从秋到冬,天地之气的收敛肃杀,表现为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自然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体。若不注意养肺、收养神志,可伤及肺气,也会因阳气不升而发生泄泻,伤及肾气。
保养肺气首先是躲避寒凉,预防感冒,防止风寒之邪侵犯肺气。
健康人群可适当补充水分,增加运动,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在膳食方面,银耳、百合、山药、大枣、蜂蜜等都有润燥养肺的作用,可作为辅助食品适当补充。如果身体发生不适,通过休息、个人调养、膳食调理等仍不能解决问题,应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切忌不分虚实、不辨真伪、不知进退地盲目进补,破坏或打乱人体原有的阴阳平衡,延误治病时机。
一是关元。位置在肚脐下与耻骨联合之间。灸关元有补肾温阳、引火归元的作用。
二是气海。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针灸本穴有补益元气的功效。
三是命门。命门取穴时采用俯卧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本穴通督脉,艾灸本穴有壮肾益督之功。
四是三阴交。本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本穴是足三阴经交会处,故名三阴交,为妇科主穴,艾灸本穴具有滋补肝脾肾阴之功。
在冬季选择进补大量温补食品,以抵御冬寒,专家提醒,不要因为气温下降而盲目进补像火锅、牛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物。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不可盲目“进补”。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糯米、羊肉、梨、猕猴桃等益补的食物,但要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三句口诀
1、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少年阳气正盛,其实可以不补,或者小补;而中年人就要根据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理了,比如最近很劳累,身体损耗太大,就要补一补;现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应多重视保护。多做一些柔和的锻炼,如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这些都体现了“老年重保”的理念。
2、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然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台湾立冬街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3、少吃咸,多吃苦,平平安安来进补!
按照中医理论,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
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
推荐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养心外,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五道菜
1、韭菜炒黄鳝
韭菜自古就有“蔬菜之荤”的美称,冬天食用不仅可以除风祛湿,对关节疼痛也有缓解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介绍,黄鳝是温性食物,可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冬日补肾,韭菜炒黄鳝很好,但火气重的人不易多吃。
2、红枣芝麻粥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立冬后天气更冷,有些肾气不足的人就会感觉手脚冰冷。推荐喝红枣黑芝麻粥,能迅速温暖身体,也助于体内微循环,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或便秘者。另外,红枣中的芦丁可软化血管,而环磷酸腺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
3、羊肉萝卜汤
羊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而萝卜是凉性食物,与羊肉搭配,堪称冬日进补绝配。
北京电力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崔军说,炖羊肉白萝卜汤非常适合冬天喝。羊肉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不要多吃。另外,购买时要选择羊肋部的肉,炖出来口感较好,而且有嚼头。
4、水煮花生米
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朱梅介绍,气血亏虚似乎和女人更“亲密”。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曾说“女子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因为女性一生经、带、胎、产、乳,都需要损失大量的精血津液,即伤阴。
所以相对于男人,女人更需要补气血。
花生米是补气血的“良药”,尤其是在女性经期过后,需要补充流失掉的铁。但最好是用水煮,补阴作用尤佳。炸花生米油脂含量高,吃多了还易“上火”。
5、清炖牛肉
气血亏虚也经常会找上男人。尤其是现代男人承受很大压力,工作忙碌,生活不规律,很容易出现气血暗耗。相对于女人,男人气虚更多一些。可以多吃一些肉类来进补,做法以清炖为宜,中医讲“隔水做”补阴,烧烤的牛羊肉不宜多吃。
附上寒冬12月进补攻略,快收藏起来
攻略1 进补前先引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梁健宁称,天气转冷后,不宜大补,需要适当引补,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更有利于后期的进补养生。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是不错的引补方式。
冬季喝碗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把脾胃养好了,进补才能吸收进去。他提醒,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容易上火,建议找专业中医师先辨明体质方可进补。
攻略2 冬天吃“三果”
梨、苹果、猕猴桃,能去秋燥,润肺胃,是冬季最好的水果。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苹果有补脾气、养胃阴、生津解渴、润肺悦心的功效;猕猴桃含有血清促进素,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镇静心情。
攻略3 “黑五类”粥最养肾
“黑五类”是指哪五类呢?就是黑米、黑豆、黑枣、黑芝麻、核桃。梁健宁称,主要有以下功效——
黑米:米中的珍品,也被称为“黑珍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铁、钙、锰、锌等微量元素,有开胃益中、滑涩补精、健脾暖肝、舒筋活血等功效。
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黑枣:有“营养仓库”之称,其性温味甘,有补中益气、补肾养胃补血的功能。
核桃: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攻略4 多温热少寒凉
冬季本就天气寒冷,饮食不宜吃生冷寒凉食物,建议以温热食物为主。日常饮食,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或者多吃一些糯米、栗子、红枣、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
攻略5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冬季适量多吃点咸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寒从脚下起”,是说若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能力较差,则易受寒。《诸病源候论》说,“肾主腰足”,因此,热足是冬季的养肾良方。建议临睡前每晚坚持用40℃-45℃的热水泡脚,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泡脚正好可以补充气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以脚背泛红、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加入康爱公社每个月只需几元零花钱,
即可获得最高35万元大病和意外保障。
康爱公社成立7年以来已帮助
1000多个家庭筹集超1.1亿医疗互助金。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康爱公社????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