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火了。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几乎所有人在谈论的时候,眼中带光,眼中带泪。
这部电影讲诉的是几位重病患者因为买不起进口的抗癌药,只能去买走私的仿制品抗癌药的一个故事。一个很现实的故事。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得了一种病,而这种病只有一种药可以治疗,需要终生服用,但这种药的售价是四万一瓶,即使是短期内的服用也足以让一个普通人倾家荡产。你会怎么办?
回归话题本身,我想谈谈“疾病”这个词。
我不知道你们对“疾病”这个词有多深的理解,我想起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位在北京有房有车的精英中产,因为家人一场病,在ICU看到了每天耗费6万块的各类昂贵机器,被逼到卖房卖车。
他说,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才叫“疾病”。
他说,如果我病得不行了,一定不要进ICU,我宁可死去。
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适、巨大的痛苦,更意味着巨大的治疗成本,对一大家子的经济绑架。整个家庭可能因为一场病,由富裕小康直接掉进贫困,并一蹶不振。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让很多人哭的时候,也倒逼很多人去思考:如果我面临困境,我该怎么办?
一场病压垮一个家庭
两年前,山东泰安的晴晴被检测为戈谢病,全球仅有1万患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每半个月需要打一支注射用伊米苷酶。
一支药的费用为23000块,外加十块钱注射费。
晴晴的爸爸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注射两针就要花掉爸爸一年多的工资,两年期间,家里没买过一件衣裳。
别人说,湖北有个中医很厉害,据说可以治戈谢病,母亲带着晴晴过去了,开了一大堆的中药,吃了20多天,花了6000多块,没有半点用处。
为此母亲偷偷哭了好久。
家里的钱根本不够用,找亲戚借,找爱心人帮助,也还是不够,母亲就将一封封手写的信寄到省里,得到的回复都是:
“目前我省还没有出台关于把戈谢病纳入医保的政策。”
一家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一名知乎网友讲过自己的经历,他们全家都是央企职工,外公外婆、大舅小舅,以及他的父亲母亲,山珍海味吃不上,但日子已算滋润。
98年,他还在读小学,外公查出鼻咽癌晚期,当地无法医治,小舅请长假带着外公四处求医,辗转东北和江浙两地,最后选择了长春一家医院。
大舅申请外调项目,只为了多拿点补点,母亲则负责后勤,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医疗费用的报销,以及申请单位的各种贷款。
一次包饺子,小舅妈吃着吃着就哭了,她说,有一年多没吃过肉了,去菜市场买菜都是趁着收摊的时候,只为了多省几块钱。
一天,外婆召集家庭议会,医生说有一种进口药,一针两千块,一周三针,疗效怎么样,还不清楚,问打还是不打?
会议开到半夜,最后决定用药。
两年后,外公去世,留下三家满满的债务,他不知道还了多久,只记得到上高中的时候仍在还钱,小舅因为经济压力,一直等到他大学的时候才敢生小孩。
后来,他母亲经常对他说,如果她老了,患了重病,她不要治疗她要安乐死……
因病致贫早算不得新闻,在全国的贫困人口中,44%的人就是因为一场病,大概有734万人,这还只是2016年的官方数据。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70%贫困的就是因为疾病,一场大病能毁掉一个家庭。
据《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研究》显示,在城市家庭,自付的医疗费用中,有8.9%需要借债才能支付,在农村,这个比例为20%。
当然,这不包括那些根本没有纳入医保体系的大病。
一个普通家庭与贫困的差距,也就隔着一场病。哪怕是有车有房的中产,一场不大不小的病也能让你捉襟见肘,在疾病面前,我们就是如此脆弱。
有种病
叫不想拖累子女
贫穷究竟有多绝望?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答案。
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温州有位老人叫戴金秀,70岁,育有二子一女,都有工作有家庭,普通而温馨。
老人很开朗,唱黄梅戏、跳交谊舞,时不时和朋友出去玩。去年4月,老人咳嗽不止,痰里带着血丝,她瞒着子女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是肺癌,晚期。
老人的世界突然就塌了一半,焦虑,晚上睡不着觉,不到一小时就醒来。
子女不知情,带着母亲去精神科,医生说有焦虑症,需要安眠药。
8月16日上午9时,老人跟女儿说,要去中山公园看戏,便一个人走了。
穿着橘红T恤,碎花小脚裤,以及黑色布鞋。到吃中饭时间,母亲没回来,女儿折回公园找,找了很久,也没发现踪影。
回到家,发现留了一封长长的“诀别书”,满满两张纸,上面写着不想拖累子女,以及她想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外科风云
这样的新闻太多太多,
没有具体的数字可统计,到底有多少老人一生病,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拖累子女,不能拖累家人,用一种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痛,也很现实。
更残酷的现实是
不敢病,更不敢死
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女,28岁,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好几天空腹血糖15.9-16.7,有家族病史,父亲死于糖尿病。
老公在外创业,事业刚刚起步,上个月给孩子换了学区房,还有300多万的贷款,确诊的第三天,弟弟结婚,问能不能借10万块钱,所有的事情在一瞬间就崩溃。
原本的女强人,回到家看到孩子就偷偷哭,不敢跟老公说,也不敢和孩子说,卡里已经没有一分钱可以借给弟弟。
以前很怕死,晚上梦到死醒来都会哭,现在不怕了,希望出门就被撞死,这样还能给家人留点钱,不想拖累家人。
但想着自己死了,房贷怎么办,女儿怎么办,老公怎么办、家里的老人怎么办,越想就越崩溃。
眼泪哗哗地就往下掉。
图片来源:外科风云
“小病拖、大病抗,病危等着见阎王”几乎成了我们的现实写照,不是不想治,而是不敢治、害怕治,治不起。
在疾病面前,大部分的人都无能为力,但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被光顾的不是你,就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样。
最开始的一场感冒,到最后把一个家庭推向奔溃的边缘。
都说病来如山倒,有时候,倒的不止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在一个医疗体系根本不完善的国度里。
病,也等于恐惧、等于贫穷、等于奔溃。
在疾病面前
一个家庭为何会如此脆弱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大的悲剧不是穷、不是死,而是病。一场持久战的病痛摧毁的不止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更重要的是精神折磨,时时刻刻都在害怕失去。
电影里徐峥对警察怒斥道:“他才20岁,想活,有什么罪?!”是啊,想活着,就是一个人最积极的表现,生活那么不容易,比死更不容易的,是好好活着。
一旦家庭成员生一场需要50万的大病,基本就可以摧毁一个家庭。
目前,至少一半家庭的风险抵抗能力几乎为0,哪怕看上去你有车有房。所以趁现在还有机会,还是让自己提前做一些保护。不要等到大病来临了,才惊慌失措。尽管没有人愿意去生病,但是你就能保证你这辈子都不生病吗?
编辑/小琪
如果您身边有朋友也是康爱公社社员,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
”,提醒TA,举手之劳,轻松告之!
健康时,小额帮助他人!
不幸大病时百万社友来资助,
加入康爱公社,
不幸大病时能获得一笔额外的钱。
↓轻轻一戳,邀请好友加入↓
小额助他人,大病时百万社友来资助,
(扫码下图,立即加入)
☟
[故事]张马丁因母患癌去世,切身体会到大病医疗费对普通家庭压力,于2011年创建大病互助平台,取名康爱公社! 查看详情 》
在这里,可能只帮助了几个人
当不幸大病来袭,百万社员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