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刚上出租车几分钟,司机突然把车停在路边,声音发抖。
「姑娘,您等我会儿成吗,我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呢,我,我糖尿病……」
说着就急忙跑到后备箱翻出个干面包狼吞虎咽起来。
车边有家小报亭,我买了瓶水递给他,他有点吃惊,眼睛里有东西在闪亮亮的。
我只是想到:这是谁的爸爸?又是谁的丈夫呢?
我们常因「陌生人」这个标签,忽视了标签之下,他也和我们一样真实。
也许你的一个善意举动,就刚好安慰了某个疲惫的灵魂。
也可能,因为你的善意,拯救了一条生命,一个家庭。
1
我好怕,能不能不要挂电话
2016 年 9 月 24 日,武汉 43 岁的彭先生心脏骤停,突然倒在家中……
「快来,快来,急救车,我老公没呼吸了!」急促的求救声从 120 电话那头传来。
33 岁的 120 接线员刘清:「别慌,告诉我地址。」
急促的女性声音似乎没有听到问话,不停喊着 「快来!」
「你不慌,在什么地方?」反复追问之后,发病患者彭先生的妻子终于报出了地址。
「你别慌,车已经在路上了。」
「告诉我他的情况,我教你急救!」 刘清沉着冷静发出指令。
「让他平躺,一只手放在他的胸口,就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可以做吧!」
「跟着我的节奏来按压,1、2、3、4。」
… …
「我好怕,能不能不要挂电话。」
「好,我不挂。」
通话不挂断,按压不放弃。
因为抢救及时,患者被急救车送到市中心医院,3 天后脱离生命危险。
但在中国,95% 的猝死都发生在非医院场合。
像彭先生这样,在医院外得到救治的概率,小得跟买彩票一样。
那咋办呢?
02
你的 5 分钟能救人,你救吗?
中国每天有 1500 人发生猝死,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心脏疾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任何其它一种疾病或威胁都多。此类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总人数31%,说它是“全世界头号健康杀手”,一点不为过。
据美国健康协会统计,约90%人是死于医院外心脏骤停,如果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简称CPR),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将会增加1倍或3倍!
心血管患者发病时如突发心梗,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若是没有得到及时地抢救复苏,人体脑部包括其它重要器官组织将会受到不可逆的损害。这个时候,如果旁边的人懂得CPR,通过心脏按压帮助患者心脏供血恢复正常,再加上体外除颤增加患者心跳恢复正常的几率,患者的生存几率也会被大大地提高。
急诊科专家介绍,在患者心搏骤停5分钟之内争分夺秒给予其有效心肺复苏,他能获得复苏成功,并且不留下脑和其它重要器官组织损害后遗症;但若是延迟至5分钟以上,复苏成功率极低,即便是心肺复苏成功,也难免给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7月18日晚10时左右,信州区解放路香海明珠门口,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男子突然倒地,群众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120救护车到来的同时,正巧路过的江西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张慧才医生发现情况后,立即上前对他进行了心脏按压。5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张医生与救护车医护人员接力上阵,继续进行心脏按压近20分钟。因为现场抢救条件有限,男子被送往了就近的医院继续抢救,但是年轻的生命终究还是没有被挽救过来。
错过黄金抢救时机 无力回天。如果更多的人更掌握这种急救的方法,可能这个20岁的生命还可以有生还的希望。
现在,花 5 分钟能学会的救人方法,你学吗?
03
救回一个生命,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最近,所长在今日头条举办的「海绵演讲」上,听了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的现场分享:教你如何 4 步学会心肺复苏。
贾大成从事医疗急救工作 30 年
被誉为「中国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
当有人突然倒地,第一步,马上判断是不是心脏骤停。检查他的意识是不是清楚。如果既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了,那肯定就是心跳停了。
马上第二步,呼救,马上拨打 120 热线电话。
第三步,按压。按压的位置在人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中间,把手掌根部放在这里,另一只手重叠,重叠食指交叉,然后两臂基本垂直,用上半身的体重向下按压。
第四步,除颤。等 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赶来的医务人员会提供)拿过来后,完全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按要求把电极片贴在病人身上,它会自动分析是什么情况,然后除颤。
一共就 4 步,救回一个生命,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所以,不是只有医生才能救人,你也可以。
04
助人,也是救已
所长看过一个短片。
主人公小时候因为妈妈生病没钱,去偷包子,结果被老板发现。
老板不但没有抓他,反而给了他钱去买包子。
多年后,包子铺老板病重没有钱治,却被告知医药费都缴纳完毕,才知道,原来男主长大后就在这家医院就职,帮他交了医药费。
其实,助人本身,也是救己。
编辑/小琪
如果您身边有朋友也是康爱公社社员,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
”,提醒TA,举手之劳,轻松告之!
健康时,小额帮助他人!
不幸大病时百万社友来资助,
加入康爱公社,
不幸大病时能获得一笔额外的钱。
↓轻轻一戳,邀请好友加入↓
小额助他人,大病时百万社友来资助,
(扫码下图,立即加入)
☟
[故事]张马丁因母患癌去世,切身体会到大病医疗费对普通家庭压力,于2011年创建大病互助平台,取名康爱公社! 查看详情 》
在这里,可能只帮助了几个人
当不幸大病来袭,百万社员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