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少女意外离世,16岁少年突发脑溢血离世,他们父母在痛定思痛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拯救了多个家庭。
津津为补贴家用,寒假都在兼职
20岁的王津是福建人,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就读朝鲜语专业。今年刚考出雅思,如果没有兼职路上的车祸,接下来她该准备出国留学了。
1月底学校已经放了假,大部分学生寒假都回家了或者出去玩。王津并没有早早的回家,她还是和以往一样,留在了学校,到西湖区一家星巴克做兼职。
因为家庭并不富裕,为了给父母减少负担,每到假期,王津就兼职家教,补贴家用。
在同龄人的朋友圈里晒着旅游美食时,王津的生活总是“一三五教数学,二四六教英语。”
作为为数不多的几个留校学生之一,老师担心学生安全,要求他们早点回家。
王津却说:“老师,再让我待几天吧,初一初二初三是三倍工资,做完就回去。”
1月24日早晨,王津去上班,冬日的寒风吹在脸上,如刺骨般难忍,王津又裹紧了自己的大衣,为了更快的到达店里准备材料,王津在路上稍微加快了步伐,怎料没注意,在路上突然被一辆货车撞倒, 王津的眼前一黑,顿时失去了所有知觉,好在路边有好心人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来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店长见王津一直没来上班,便打王津电话询问情况。
“她出车祸了。比较严重。你是她什么人?”电话那头护士着急发问。
店长赶到医院,王津已经在抢救室病床上陷入昏迷。
父母艰难决定,相信女儿会支持
知道孩子车祸的信息后,王津爸妈没来得及买到福建飞杭州的航班,两人辗转从广州飞抵杭州。
深夜10点多,一对衣着朴素的中年夫妇拖着几袋行李疾步走来。他们脸上挂着泪痕,表情凝重地在ICU门前停下。隔着扇门,父母终于见到了浑身挂着抢救器械的女儿。
“孩子心疼我们啊,就想着多做点事帮衬家里。。”妈妈猛捶着胸口,哭哑了嗓子,自女儿上大学后,回家少了,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见得一次。
店里的同事兼朋友们每天换着人来探望,盼这个阳光开朗的女孩挺过来。
王津父母在医院附近租了间出租屋,抢救那些天起早晚归,在ICU门口守候,踱步、顿足,朝里头望望,同样地,期盼女儿好转。
在规定的探视时间里,妈妈擦掉眼泪坐在病床前给女儿喂食:“津津,你听不听得到,爸爸妈妈来了。你要好起来。。。”
可是命运却不眷顾努力生活的人,让人遗憾的是,奇迹并没有发生,1月29日凌晨,王津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经抢救无效被宣布脑死亡。
听到这个噩耗,王津父母觉得瞬间天塌了下来,这么听话懂事的津津竟然会这么早的离开他们,纵使命运不公,津津也不负众望的考上了大学,谁又曾料想竟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因为生活疾苦,王津一家人一直在努力地生活,正因这样,他们特别能理解那些生活上拮据的人,在ICU病房门口等待的时候,王津妈妈见过不少关于器官捐献的宣传,想到孩子已经走了,还有很多人急需器官移植。因为农村人的淳朴,父母做了一个决定。
女儿被宣布脑死亡后,她拨通了红十字会的电话:“我是农村人,虽然没什么学问,但我知道有很多尿毒症的患者需要肾脏移植,肾源很少的,我想帮女儿做个决定。”
“孩子走了,我们很痛苦。她一直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我想替孩子做一个决定,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生命在某种意义上延续,给我们一个念想。。孩子知道的话,也会同意这么做的,因为她一直是善良热心的孩子。”
我相信,无私奉献的人,不一定最富有,但一定最幸福。
目前,中国器官捐献供需比例约为1:30,是全球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仍有3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一个重生的机会,一个人捐献器官, 最多可以挽救11个人的生命,相当于给了捐献者和受益人第二次生命。
器官捐献:他“一个人”组成了一个球队
2017年4月27日,叶沙,一个爱篮球的16岁少年,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6岁。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其父母悲痛欲绝。悲痛之余,父亲想到儿子生前的理想是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来当一名优秀脑科医生。在儿子生命最后一刻,他和妻子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捐献出儿子的器官,实现他生前救死扶伤的愿望。随后,叶沙的心、肺、肝、两个肾、一对眼角膜,捐献给了7个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让他们重获新生。
“这是叶沙生前最爱的篮球、滑板车和书籍,留给有需要的孩子,他在天堂会很开心!”
2017年5月12日,叶沙的母亲哽咽着替儿子完成了最后的捐献,将儿子最心爱的体育用品和数百本书籍委托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捐赠给有需要的山区孩子。叶沙虽然走了但大爱留人间,就像自己孩子还活着,叶沙的母亲感到十分欣慰。
Longer团队知道了叶沙的故事,被深深打动。为了延续叶沙的篮球梦,他们想为叶沙做一件事,那就是组一支叫叶沙“一个人的球队”,球队成员由叶沙捐献器官的受益人组成,球衣上都是叶沙的名字。希望通过这个球队,激发更多人关注器官捐献这件伟大的好事,注册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7年9月,Longer团队联系到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提出了“叶沙,一个人的球队”的想法,并请协助联系叶沙器官的受益者。被这个想法触动,更是被捐献者家人的大爱善举感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决定支持这个项目,希望能够帮助延续这位16岁少年的梦想。
叶沙的受益者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在偏远地区,交通条件极为不方便。但幸运的是,受益者听到这个想法,都很愿意站出来,一起完成叶沙的圆梦之旅。有的受益者为了两天的拍摄连续加班,有的家长把孩子托人从村子接出来,赶了几百里山路,就为能及时赶到……
其中,来自湖南省涟源县48岁的肺移植受益者刘福(化名),其妻子2015年意外去世,她捐献的肝和肾,成功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两年后,长期从事井下工作的刘福因矽肺病末期生命垂危。得知刘福的情况,湖南中心积极协调,4月27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刘福成功地进行了肺移植手术,并免除了他的手术和治疗费用。患病多年,刘福4层楼要走40分钟。手术后,他终于可以自由畅快地呼吸了。
他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谁给了他一个肺,给了他重生的机会。根据器官捐献规定,受益者无法知道捐献者是谁。通过这个项目,他得知是叶沙的捐献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刘福表示,他去世后也愿意将眼角膜捐献出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刘福想的是,付出爱,收获爱,无形中成就了一场生命的接力赛 。
来自广西省桂林市53岁的肝受者周先生,手术恢复后每天积极锻炼身体。他跟叶沙一样,都酷爱篮球,并球技精湛,还秀了一段运球过人的投篮技术。
最终,5位受益者在北京见面。虽是素昧平生,却感格外亲切。见面后,他们立刻聊起了天,就像一家人一样。
2017年4月27日,是叶沙捐献器官的日子。20,1,7,4,27,是5位受者的球衣号。16号叶沙,一个人的球队,终于成立!16岁少年的篮球梦就此展开。
“球队”相约每年的4月27日相聚,共同纪念这位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16岁少年叶沙。
国内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捐献都是在逝世之后,不影响您的健康权益。同时,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核心政策: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年以上,在本人需要器官移植时将获得优先权。
推荐阅读:
康爱公社是
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大家在一起抱团取暖
帮助他人的时候
也是帮助自己
在康爱公社,187万社员,我们都是彼此的保护伞!平时用零钱(有成员患病,为其筹集医疗费,每人小额互助)帮助患大病的成员,给其筹集一笔医疗费,相应的,如自己不幸罹患大病,也可以得到一笔互助金(不幸罹患大病时可获得最高35万元的医疗互助金)如今,康爱公社成立近8年,已经帮助1388个家庭筹集了1.38亿元的互助金,用于大病治疗和康复。
请把这个文章转给所有的朋友看到
让更多人加入康爱公社
给自己和家人们多一份关爱
也多一份保障
☟点击立即免费加入
国内首家大病医疗费互助平台
▼
最高获得
35万大病+100万医疗+20万意外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