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互助的你我,都成了别人的患难之交 2021年9月3日2021年9月3日 作者 康爱小编 每月15日和月底最后一天,是公社的任务日。 过了这一天之后,上期公示的受助社友将会陆续收到康爱金,而新一期即将获得互助的社友,将进入公示中。 一期一期的爱心接力里,让那些急需要用钱的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对于这些受助社友而言,参与互助的你我,何尝不是他们的患难之交啊! 一句“谢谢”, 给每期如约参与互助的你! 那么,如不按期参与互助,会是什么结果呢?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那个原本申请10万康爱金的社友,因为部分社友“失约”未参与分摊,可能少拿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 还有一个后果,出于对自己“失约”行为的负责,未参与分摊会导致自己权益暂时终止(备注:连续4期未参与分摊将会被系统退社,意外类互助社连续2期未参与分摊将会被系统退社)。 小康爱啰嗦这么多,无非还是想表达,加入互助后,守信地如约帮助别人,影响很大,意义很深远。 因为互助,是权利与义务对等的。 就拿加入公社来说,过程并不复杂,年龄合适,身体健康条件满足,就可以为自己选择相应的互助保障。未来若不幸患病或发生意外,在你所加入的互助社的互助范围内,就可以被互助。 加入之初,不需要先付钱。只是你所加入的互助社,有人需要被帮助时,你才需要参与分摊。 所以,加入互助的我们都清楚,公社作为互助平台,无非是有互助情形发生时,才牵头向所有社友“代收”一笔钱,然后转给那些申请互助的社友。 若没有社员申请互助,公社不需要“代收”,所以在平台成立之初,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零分摊。 ——这也是互助和保险最大的不同。 购买一份商业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交易行为,投保人付了保费之后保险合同才可以生效。 而保险公司收取了保费之后,是要进行商业运作的,如投资于债券、股票、贷款等资产,让“钱生钱”,运用这些资产所得收入支付保单所确定的保险赔偿。所以,盈利是保险公司首要的商业目的。 如前文所描述,如公社之类的互助平台,有互助情形发生时,用户才需要分摊,所分摊的钱再通过平台转给受助用户,平台不会产生资金池; 保险不同,保险公司是通过事前收取保费,是有资金池的,而资金池所带来的收益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康爱公社是互助平台 不是保险公司,不卖保险 互助与保险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和界线,互助的定位和初心决定了,公社将一直专注互助。 创始人张马丁因母亲患癌去世,切身感受到大病医疗费对于普通家庭沉重负担,希望通过互助的形式解决更多家庭的医疗费难题。 ——互助事关民生,不是生意,而且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盈利无法成为互助的首要目的。 康爱公社作为国内第一家大病互助平台,首创“众保”模式,呼吁更多人抱团抗大病(风险)。 当然,我们也希望,你有购买商业保险的支付能力,不让互助成为唯一的保障! 互助和商业保险,不冲突,都是合理的保障形式,我们可以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关于互助与保险的不同,您又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呢?欢迎文末给小康爱留言。 感谢 如期参与互助的你 感谢有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