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钱不翼而飞,“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的孩子!到底谁之过?
4月24日,河南许昌的胡女士称,手机里的5万块不见了,经查后发现,其10岁的儿子把这些钱用在了打赏游戏主播上。
胡女士表示,这笔钱正是丈夫的丧葬费,而自己还患有直肠癌。
可以想象,这位妈妈,她的丈夫刚过世、而自己也深陷癌症,知晓这件事情后内心该有多么难过。
看到这种新闻,是不是后背发凉,赶紧看看自己家有没有养这种“熊孩子”,还得仔细查查账,自己的银行卡、手机有没有付款记录?毕竟这种辛辛苦苦多少年,眨眼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是相当绝望的。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熊孩子败家的新闻。
14岁少年彭某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
6岁女童通过微信直接登录某视频软件,买“钻石”给主播送礼物,花掉了2万块钱。
8岁男童乐乐偷偷地在爸爸手机上安装了某直播软件,在看高手玩王者荣耀时,打赏了主播24080元。
8岁“熊孩子”先充游戏后赏主播花掉一万多,家长一个月报了两次警!
西安21岁女孩突然从17楼跳下结束生命,女孩父亲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女儿生前在20多家网贷平台均有贷款,女孩父亲猜测,女儿正是因不堪还款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
些经媒体报道的儿童巨额打赏、借贷平台逼债致学生借贷人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令人唏嘘。
河南10岁男孩花5万打赏主播的事情一出,微博上的网友热评,关于这种事情的发生到底该谁负责也是操碎了心:
@柠痞爷: 有信用卡银行卡以及其他支付平台的密码不能让孩子知道,家长也要反思一下。
@虾酱今天背单词了吗: 我10岁的时候,连桌子上放的100都不敢拿…这是家教问题。
@小冰WB: 这么小就这么没有良心,长大了也不会是个好东西。
@有帅哥了: 哎,这孩子连丧葬费都不放过啊,可悲啊。
……
有关于家庭教育的,有关于平台监管方面的,有关于家长对自己手机银行卡的管理方面的,还有孩子有没有良心方面的等等。
在之前“14岁少年彭某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事件中,据当事人小彭说,每当自己打赏时,主播就会在网上对他说一句“么么哒”。
小彭回忆说:“每次听到主播说这三个字,自己就会特别开心。
自己疼爱的孩子,会因为陌生人一句“么么哒”而一掷千金?
可怕的是网络直播,正是利用了孩子需要被认同的心理,让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欣赏、肯定和奖励。
作为家长我们也不得不去反思:为什么孩子喜欢虚拟世界?会不会是因为我们给得太少呢?他们在家很少或根本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或许是缺少认同,或许是没有过温暖陪伴,孩子的孤独和缺失在用这样的行动表达他们的渴望。
去年,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开播,黄圣依和儿子安迪一度冲到了微博热搜榜首,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节目中,5岁半的安迪被问到:“爸爸妈妈平常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孤单。”
至于原因,他说:”我习惯了。”
黄圣依听到儿子的回答后,瞬间泪目。
作为一个成年人,听到一个5岁半的孩子故作轻松地说出:我已经习惯了孤单,习惯了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真的是满满的心疼啊!

陪伴孩子,不是没有一点时间,而是不重视。多陪伴,多聊天,多倾听,才能了解孩子想什么,要什么。
当孩子内心的情感丰腴了,是不会在意主播的一句“么么哒”,更不会对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习以为常,回答仅是一句“无所谓”。
现在社会,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家境再贫困,但是关于孩子的培养,中国的父母们还是很舍得花钱的。拼命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习乐器、舞蹈、画画等各种才艺。
很大一部分孩子的童年,是那些辅导班的老师培养他长大的,同样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家长,只能在微信群里扒着老师录的视频,偶尔发发自己的朋友圈。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太忙,下班回家就想玩手机放松一下,就连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也是低头玩手机。
电子移动设备抢占了越来越多的亲子相处时间,很多孩子发出“你是手机的妈妈”、“你是手机的爸爸”的心声,影响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所以说,高质量的陪伴能给孩子以温暖,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也不至于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找认同。
关于新闻里这种悲剧,小康爱也在思考,孩子为何做到挥金如土,他又是如何不知道家里经济条件真的不是很好吗?
最近,这样一个问题火了: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的,财政真实情况告诉孩子?
10岁男孩,打赏主播就是5万!而这5万却是父亲的丧葬费,母亲还正患癌症。这样的家庭不富裕啊,问题也许就在于:
他对金钱没有概念
他真的不知道家里很穷
他不知道这笔钱来之不易
他不知道这笔钱对于这个家的重要性
其实10岁的孩子不小了,他的心智成熟程度足以明白金钱的意义。只需要父母加以正面的引导,他是可以明白这些道理的。
很多家庭的财政情况对孩子都“秘而不宣”。甚至有孩子天真地说,“钱没了,去银行取一点不就行了嘛”。
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到底要不要告诉孩子,也要取决于特定情况。但父母对待钱的态度,确实会影响着孩子一生!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样建立健康的财富态度,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呢?
网上有个妈妈问孩子:“你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他们的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您的钱是从手机里来的,还有的是从卡片(银行卡)里来的!”
这种事情很常见,其实很多小孩子都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没有人教。孩子们就只能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行理解。
而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钱为何物。这也是一例真实的故事:
一位妈妈,让孩子去买东西(价格约10块钱),家里没零钱,给她拿了50元,回来的时候拿着5块钱,而且满脸的自豪。
妈妈一脸懵:只是让他去买一个10块钱的东西啊!
结论就是:孩子不认识钱……
也许你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慢慢教。但是作为一个将来在社会上生存的人,孩子现在连最基本的钱都不认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对于金钱的教育也要有个适当的底限,没过这个线会让孩子变得吝啬,过了这个线会让孩子养出挥霍的习惯。
那么,有必要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孩子伸手跟家长要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当这件很平常的事情变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一件很不平常的事了。
慢慢控制孩子的花销,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通过自己的体力,脑力赚来的,不可肆意挥霍。
另外,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参与和知晓家庭开销。很多父母从来都不会让孩子参与家庭开销的,有的或许觉得孩子还很小,操心这干什么,好好学习就成了……
钱作为生存的最基本需要的物质,更应当从小培养,而不是等孩子已经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再去想办法纠正。
孩子参与家庭的开销,让孩子了解到家庭状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理解大人的辛苦。而不是事不关己每天无忧无虑,不知愁滋味。
这也是关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有力佐证。
写在后面
也许你觉得钱不多,关于孩子的金钱教育为时尚早。殊不知,孩子对于金钱的好奇心也会与日俱增。
那么,从现在起,若可以,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同时,金钱教育也可以开始实行。
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在“家贼”被揪出之后,难以置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康爱公社,创建于2011年、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