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40岁以上者应进行防癌体检

像个不肯打针的孩子,一个小学女教师站在门口,紧张得一言不发。这个32岁的女人原本落落大方,现在却慌了神似的紧紧抓住门框。

她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的诊室,这里负责听起来有些特别的检查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不同,这种体检主要针对癌症进行早期筛查,即对无症状的健康人群检测是否患有早期肿瘤。

“每年她都来,每次都得医生护士围着她,连哄带骗地把她送进检查室。”护士刘晓萌无奈地解释,“现在得宫颈癌的人越来越多,她怕进去查出病来。”

面对癌症,很多人都像这个女教师一样发自内心地恐惧。根据卫生部在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癌症是中国城市居民第一死因,农村第二死因。其中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肺癌,在过去的30年中上升了465%,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如果体检者存在早期癌,我们基本能查出来的,”防癌科主任徐志坚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在尚未找到癌症完全治愈的方法前,发现早期癌是目前攻克癌症的最好方法。”

防癌体检,一场拿精确结果和时间赛跑的比赛

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充足的功课,想找到这个“防癌体检中心”并不容易。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门诊楼,指示牌大多指向内科、外科等门诊诊室。只有在一楼电梯旁的玻璃窗里,会发现一张防癌宣传画:防癌体检,请上5层。

刘晓萌还记得,2008年防癌体检中心刚建立的时候,来检查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是陪病人来肿瘤医院看病的家属。

但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增强,这个曾经几天都见不到一个体检者的地方,现在每天早上7点就有人来排队,最多的时候达到100人。

据徐志坚介绍,体检中心主要检查肺癌、胃癌、宫颈癌等常见癌。人体大概有300多种癌症,但我们经常能够碰到的癌症大约有8~10种,这些多发癌症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80%。

大部分癌症早期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很多已经到了中晚期。这意味着不少癌症患者与最佳治疗时间擦肩而过。一般来说,从一个癌细胞变成一个1厘米的肿瘤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但是如果没有发现且不采取治疗,从1厘米的肿瘤到死亡可能只需要2~3年的时间。

徐志坚所在的防癌体检中心就十分关键。据介绍,这里不使用健康体检中的初期检测方式,而是用最精准的设备,直接针对常见癌,使用目前最敏感的检测技术来做检查。

比如,为了检查肺部情况,体检中常用的是胸透,防癌体检直接使用低剂量螺旋CT,为的是提高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同时,在“既有医学效果,又要避免伤害”的原则下,使用的只是低剂量的检测。

在徐志坚看来,这是一场拿精确结果和时间赛跑的比赛。所有的早诊检查手段整合在一起,而对于癌症高危因素的发现和癌前病变的处理,每个医生都有指南,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诊治。

到不同诊室检查之前,徐志坚和同事们还对每个体检者进行一对一面谈。他们认真地询问体检者的信息:“你平时抽烟吗?你的亲属中有得过癌症的吗?”

徐志坚解释,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癌症发生率越高,所以建议年龄40岁以上者进行检查。此外,有癌症家族史或者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的人也属于高危人群,例如针对目前高发的肺癌,爱吸烟的人最好能做个肺部检查。

从生命角度来讲,我花了100万、1000万甚至1个亿的钱,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一条命到底值多少钱?

从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到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以及生活中不时听到的噩耗,癌症这个词已经不再生僻。

但是,防癌体检是否必要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在2009年评出的“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中,直接否定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这只是对防癌体检争议的冰山一角。就连从上个世纪就开始推行全民防癌筛查的美国和日本,也不断传出对防癌体检的质疑声。

肿瘤科医生胡育新1996年在日本留学时,亲历了日本的胃癌早期筛查。日本政府把诊疗车开到每一个乡、每一个企业以及每一个学校,上门为居民做防癌体检。体检结果出现异常的,相关部门会将其单独约到肿瘤研究所,做进一步检查。

日本人对于防癌体检的认真打动了这位中国医生。他还记得,因为上班族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检查,医生会在下班后继续留在医院,等待预约的人来复诊。

胡育新表示,日本作为全世界早期癌症筛查的领头羊,胃癌在5年治愈率高达80%~90%,如今也开始反思这样的全民投入和产出是否值得。相比之下,我国癌症体检并没有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他质疑防癌体检在中国开展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

但徐志坚并不这么看。他表示,目前全套的防癌体检费用大约在2000元~3000元之间。更何况,由于从癌细胞发展到1厘米的肿瘤还要数年时间,所以假设一次肠镜检查正常,那么在未来的5年之内都不必再做相同检查。

归根结底,衡量筛查是否有效,要看是否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美国癌症学会公布的《癌症统计2012》报告称,随着癌症筛查和治疗领域的进步,1990年~2008年间,美国男性的总体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3%,女性总体癌症死亡率下降15%。

另一方面,早期筛查对降低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的死亡率都是有效的。比如在肺癌筛查中,发现的病人80%都是早期癌,这些人通过手术90%都可以实现长期存活。

在这位从医19年的医生看来,学界对于癌症早期筛查的争议,很多都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衡量。“比如我查了100万人,但是只查出来1000人。这100万人筛查的费用和这1000人治疗的费用相比,投入产出值不值?但是,从生命角度来讲,我花了100万、1000万甚至1个亿的钱,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一条命到底值多少钱?”徐志坚忍不住问道。

发现一个早期癌,远远好于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最佳治疗方案

24年前,当胡育新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学习时,他踌躇满志,坚信癌症这个“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一定会被人类攻克。

然而,直到今天这个难题依然没有找到答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30年最常见死因预测报告,未来的一百年里,癌症将继续高居人类第一死因。

这位肿瘤科大夫忍不住感叹,从医多年他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离开,很多时候却束手无策。每次看到其他科室的同事跟出院的患者打招呼,或是治愈的病人过了许多年后还能回来跟医生谈笑风生,他就“打心眼儿里羡慕”。

“我不敢跟我的病人交朋友,因为得了癌症的患者,大多数过不了多久就再也见不到了。”胡育新说。

仔细翻看美国癌症学会的报告,虽然在过去10年中,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致死率有所下降,这些仍是美国最主要的致死性癌症。与此同时,诸如胰腺癌、肝癌、甲状腺癌、肾癌等7种较不常见的癌症患者数量有所增长。

摆在肿瘤科医生面前的,是一个并不乐观的未来。到目前为止,除了宫颈癌这种第一个人类可以通过打疫苗预防的癌症以外,对于一些不太常见的癌症医生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现在还看不到癌症被完全治愈的前景,所以只能通过早期的发现来实现治愈。”徐志坚说,“发现一个早期癌,远远好于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

在他看来,人们对待癌症的态度首先要摒弃恐惧,“某些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有的也可以早期发现”。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癌症的发病因素。

虽然同样在肿瘤医院,但刘晓萌面对的并不是再见。她经常能够看到第二次来体检的熟悉面孔,其中还包括之前体检查出早期癌症的患者。他们切除肿瘤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回来复查。

“他们看上去挺严肃的,毕竟得上这样的病,即便切除了肿瘤,他们也不会像其他病人那样喜气洋洋!”尽管如此,刘晓萌还是从面前的人嘴里听到了一句小声的嘀咕:“还好我来检查了。”

作者:李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