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节在即,也许这个标题在众多祝父亲节快乐的话题当中显得格格不入。还会觉得爸妈年纪那么大了,让他们去工作,是儿女的不孝,其实不然,且听我解释……
在一个分享关于家庭养老和育儿的理念的茶话会上,一个自主创业的人说:“我妈70岁了,我还和她说,妈,你才70岁,去打份工吧。”
当时,台下一片哗然;当时,所有人都很惊愕。
“你都这么大腕了,市中心大平层住着,为什么还让70岁的老母亲出去打工啊,这也太不孝了吧。”
他解释说道:“其实你们不知道,老年也需要忙,也需要存在感和目标感,也需要一份工作,体现价值。”
众人才醒悟,往往看起来的至孝,其实是不孝。
有些子女,从乡下到城市打拼,生活优渥了,将父母从乡下接到城市的大房子同住,甚至给一套房子给老人家自己住。我们都以为,让老人家享“清福”,这是尽孝道。实际上,无形当中给老人家增添了“混吃等死”的压力。
去年,胡润百富发布《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
何为高净值人群?指的是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通俗来说,就是那些花一万块钱也不心疼的人。
这份白皮书中,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高净值人群中,三大最核心的需求在于:
(1)自己的健康与发展
(2)父母健康
(3)子女教育
原来有了钱,并不是拿着钱去享受,挥霍。反而是更加急切的思考,如何维持自己的发展,如何养育好父母,教育好子女,家族传承意识在高净值人群中愈发明显。
这好像和我们印象中达到财务自由标准的“有钱人”不一样。原来有钱了,并不代表可以享受放松。而是那些比自己有钱的人,反而比自己更重视父母健康、子女教育。
这份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每个高净值人群的家中,有3位平均年龄超过73岁的老人需要赡养。
和我们差不多。
曾经的独生子女,现如今大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中国社会进入421家庭模式,两个小夫妻,需要养育4个老人和1个孩子。
看看高净值人群是怎么做的,也许从中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购买重大疾病商业险
很久之前,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爆朋友圈。作者是北京人,北京有房,东北有房,一年的收入是他夫人、岳父、岳母的收入总和,典型的中产阶级,典型的高净值人群。
一场感冒,大概一个月的ICU治疗,被逼迫到卖东北房子,卖北京房子的地步。
你要知道,ICU一天的治疗费用就是6万到10万,相当于是一个普通基层公务员一年的工资收入了。
每个人都有得大病的概率,尤其像一些恶性疾病,例如肿瘤,器官衰竭等。
这类病,要么不治,一治,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用。之前发过一篇文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有一天父母得了癌症!治还是不治》,我们收到的大部分留言当中,都说是必须治!但是,治疗之后的费用,也并不是大家都能承受得起的。
相比之下,最基层的全面医保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报销非常有限。
别说一个普通人家,就是一个中产阶级,一个高净值的家庭,一场大病,随随便便就能压垮。
所以,高净值人群非常注重给父母购买重大疾病的商业保险。
一旦得病,医保报一层,商业保险报一层,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至少,不至于一个人得病,就让一个家庭负债累累。
这对我们普通人的启示在于:
每个人面临的风险都是一样的,病魔不会管你是普通收入阶层,还是高净值人群。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考虑到的。把每个月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疾病保险,把疾病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康爱公社设有爸妈(老人)互助社,如果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想负担商业保险的费用,就可以让爸妈加入爸妈(老人)互助社。当爸妈不幸患癌的时候,最高可得到互助金6万元,每个月也仅需花费几块钱,何乐而不为。(→点此加入)
无论是什么人,我们都有义务不让自己成为家人、朋友的隐性炸弹,一炸,也许就是一家子的未来。
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
玮玮是两家化妆品店的店主,年入在百万以上,两套房,可以算得上是标准的高净值人群。
生了二胎之后,她很纠结,要不要让母亲过来带小孩?倒不是请不起保姆,只是觉得母亲究竟是母亲,是自己人。带自己的外孙女,肯定会用心很多。现在保姆带孩子出现的负面新闻也不少,自己的母亲带也放心。但带两个孩子,是一项任务很重的活儿,年轻人带两个孩子都很吃力,何况让老人家带两孩子,能不能撑得住呢?
玮玮找丈夫商量:“要不要让我妈过来带孩子?”
老公一口气回绝:“不行,决不能让父母老了之后专门为我们带孩子。”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帮自己带孩子,而且最好是全职,这样自己的工作就不会落下。让父母专门给自己带孩子,在高净值人群看来,这是一种很混蛋而且很蠢的做法。
《柯桥日报》的报道,山东有位李阿姨,63岁了,退休了,本来日子过得充实而且轻松,平时上上课,跳跳舞,时不时还能出门旅旅游。
后来,自己的独生女儿生了孩子,李阿姨不得不过去带孩子,每天累死累活,伺候孩子吃喝拉撒,而且自己是山东人,住在武汉,买菜听不懂武汉话,身边也没个说话的人。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李阿姨原本想着可以休息一下了,结果女儿又怀上了二胎,李阿姨又要照顾孩子,又要操持家务,得了中度抑郁症。
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带,已经超出老人的能量极限。到时候,孩子没带好,老人还病倒了,两头忙,更惨。最重要的是,老人身体机制已经相当脆弱,容易得病。一劳累,大病小病一起来,带孩子引发心脏病的老人已多不胜数。
不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是为人子女的基本义务。也许你无法像高净值人群那样,花大钱请保姆,你必须要依赖一下父母,但你一样不能让父母成为专职育儿保姆。孩子是你的孩子,养育还必须是你的责任,别把这份责任全部转嫁到老人身上。
支持父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高净值人群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退休后去工作,做一些公益或社区类的工作。
有些人很难理解:明明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父母出去工作。
为什么呢?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有目标,并且积极付诸实施的人,早死风险比其他人要低50%。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研究后得出一项结论:“有目标感的老人,生存意识更加明显,健康管理更加有序。”
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则发现,生活中有很强目标的老人,患大面积脑梗塞的可能性低44%。
千万不要以为老年人退休了,就应该什么事儿都不干,每天溜达溜达,打打太极拳,散散步,这就是让老人享清福。
相反,退休后,有工作(当然,指的是劳动强度在承受范围内的工作)的老人,会更有存在感,更有目标和成就感。他们心底认为,自己并不是在吃闲饭,也没有废掉。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对于家庭,对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真的不要强制性地让父母享所谓的“清福”,支持他们工作,支持他们找到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管理,这才是真正的孝心。
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孝顺父母,父母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气。
人的一生,最长不过八九十年,无论你年轻的时候如何叱咤风云,终有老了行动不便、需要依靠子女的一天。
那么作为子女的应该明白,孝敬父母,不是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要尤其注意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要让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其次要注意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发自内心去尊重父母。
让老人的晚年活得舒坦,才是真正的孝。
爸爸
节日快乐
加入康爱公社
➤国内首家大病医疗费互助平台
➤ 已有168万人加入康爱公社
➤社员大病最高可领取30万互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