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互助30万额度的由来

康爱公社,创建于2011年、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在2011年,那时候大病互助在国内只有1个人在坚持,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康爱(抗癌)公社一开始设计的筹款目标50万,后来经过计算后发现,会造成社员分摊压力太大,于是改成20万、30万。

30万这个数字,是张马丁在最初研究了当时癌症的治疗费用之后,得出的一个平均概数。

据简略统计,我国癌症患者年平均治疗费用在10万元左右,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癌症的年治疗费用则超过30万元。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对这个额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大部分人,可能多少还是有点保障和积蓄的,30万的资助保障金,起到辅助和救急的作用,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也很符合康爱(抗癌)公社的定位,作为医保、商保的补充,在不造成社员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大家参与互助众保,共避风险。

因此,设置了30万的单个癌症患者的资助目标额度。现在,互助平台普遍将30万设定为自我要求的刚性筹款目标,30万成了行业标准。

这个额度不能设置过高,因为数额很高,意味着所有成员的资助压力会增大;如果过高,也会增大诈骗的可能性(在相同的造假成本下,获取利益越大,人们越有可能铤而走险)。

实际上,30万对每个社员未来的分摊负担是不小的(早期是感受不到分摊压力的),所以对于其他每一个增加人均分摊的决策,公社都十分谨慎。

另一方面,这只是当下的水平,未来随着物价、通胀、医疗费的上涨这个额度不一定合适,需要随着时间的迁移进行调整,比如每5年调整一次,这些方面的问题,公社都有考虑并初步制定了相关方案。

>>   朋友圈募捐,你还会捐款吗?

>>   生什么病,忌什么口!收着这个,不用问医生。


| 关注 – 康爱公社服务号 |

[故事]张马丁因母患癌去世,切身体会到大病医疗费问题对普通家庭的压力,于2011年创建大病互助平台,取名抗癌公社;


公社团队过半成员均有亲友患癌的经历,公社之于他们,更是一种责任!


康爱公社,创建于2011年、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服务号

康爱公社,创建于2011年、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微信搜索????- 康爱公社服务号


—— 为健康寻美好,远离大病困扰 ——

我想注册社员/我已是社员

您正在访问康爱公社PC版,注册和登录公社请从“康爱公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