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炒作健康类新闻

戴胸罩致癌?

《自然新闻》2009年1月14日

引用文献

“胸部的大小、硬度与乳腺癌风险”,欧洲癌症杂志,1991

着装致死,Sydney Singer 和 Soma Grismaijer,1995

炒作

《自然新闻》杂志的文章炒了一个20年的冷饭,它声称:胸罩会压迫胸部的淋巴管,致使毒物堆积导致乳腺癌。

事实

这篇新闻首先引用了一篇1991年研究罩杯大小与癌症关心的文献,而那篇文献中并没有就此作出确定性结论。随后文章又大幅引用一对夫妻“医学人类学 者”1995年所著的一本书,书中声称一天二十四小时佩戴胸罩的妇女中有3/4都患有乳腺癌。而美国癌症协会则在一项声明中称这本书中的内容远达不到科学 研究的标准书中的内容及其拙劣:“书中所谓的成病机理……与目前科学概念中乳房的生理及病理学概念并不相符。”

底线

警惕那些关于内衣的头条新闻——这类的新闻时不时地还会登上报端,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能够证明胸罩比吊带、领带或者丁字裤更容易致癌。

思考使人发胖?

英国《每日电讯》2008年9月11日

引用文献

“血糖不稳与自发能量摄入:两者与脑力相关工作的关系”,身心医学杂志,2008

炒作

根据《每日电讯》的报道,研究表明脑力劳动会增加卡路里摄入量——据称这是现代人肥胖流行的原因之一。

事实

事实上,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这项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脑力劳动”后,比如读书或打字,受试者在吃自助的时候比对照组平均多摄入200卡路里热量。 但这篇文章并没有提及这一研究的局限:受试者只有14人,且都是30岁以上的女性。研究中也没有测量这些受试者在脑力劳动过程中到底消耗了多少能量。这可 真是个“黑箱作业”的实验。受试者们都知道她们的进食量会被测量,因而很有可能她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脑力劳动让她们觉得很饿。

底线

脑力劳动能让人大快朵颐,这个想法确实能解释肥胖流行的原因,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确认——在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把日益增长的腰围归咎于白天劳神的工作之前,记者们可不能把还在研究中的推测就当铁定的事实一样发表出来。

吃糖也会上瘾?

《纽约每日新闻》,2008年12月12日

引用文献

“食糖上瘾的证据:间断、过量摄入食糖的行为学与神经化学影响”,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评论,2008

炒作

这篇新闻介绍了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巴特.霍贝尔用大鼠所作的研究。文章的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地写道:“糖——作为人类日常维持血糖稳定的必须物,也会像海洛因一样成瘾。”

事实

霍贝尔的实验表明,长期食用高糖食物的大鼠神经化学活动与行为会发生改变,甚至会表现出戒断症状,就像尼古丁或可卡因使用者一样。但这篇文章却向前跳了 一大步直接声称食糖上瘾已经在人类中得到了证实,并进一步声称需要体重控制专家来帮人戒断糖瘾(早餐只吃蔬菜蛋白)。霍贝尔并没有证明人类会食糖上瘾,而 且他也在论文中指出这一研究可能会有助于对厌食症的等进食紊乱症状的治疗,而不是减肥。

聚众饮酒有益健康

MSNBC,2009年3月19日

引用文献

“日本男性中饮酒、社会活动与中风、心脏病风险的关系”,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2009

炒作

路透社的这篇报道清楚地勾画出了大阪大学广安教授的这项研究:少量饮酒与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随后的MSNBC报道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事实

在19000名40——69岁的日本男性中,每周坚持为量饮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与中风的机率更低,而同时具有良好社会关系的那些人患病的机率还要更低。 大量饮酒的人,不论是否社会关系良好,患病的风险都更大。论文中一个字都没有提聚众饮酒,而只是说“社会关系不良的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更多,压力更大”,这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底线

那篇头条的标题应该改为“小酌与好友有益健康”。聚众豪饮害人害己。

孕妇食用高脂肪食品将导致婴儿肥胖?

英国《每日镜报》2008年7月1日

引用文献

“孕期与哺乳期食用‘垃圾食品’,雌性后代更易具有肥胖倾向”,生理学杂志,2008

炒作

孕期食用甜甜圈,宝宝肥胖易得糖尿病。

事实

伦敦皇家兽医学院使用大鼠进行了这项研究,媒体则直接将其当作在人类中的研究结果报道。主持这项研究的斯蒂芬妮.贝约尔也说:“我们还不能确定在大鼠中 得到的这一研究结果能够在人类中得到再现。”需要记住的是:孕期营养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决定孩子未来腰围的唯一因素。贝约尔也反对“某人只不过因为妈妈在 怀孕时饮食不健康就注定要一辈子肥胖”的说法。

底线

产妇营养过剩可能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但这与后代肥胖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薰肉易使儿童患癌?

英国《每日镜报》2009年1月31日

引用文献

“干肉、蔬菜、豆腐鱼儿童急性白血病:基于大量病例的研究”,BMC癌症杂志,2009

炒作

这篇不到两百字的新闻声称,每周食用薰肉一次以上的儿童得白血病的机率会上升75%,可能是由于生产薰肉所加的防腐剂更易致癌。

事实

这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了145名年龄在2到20岁之间的台湾南部汉族男子的饮食习惯。研究者怀疑白血病与熏肉间存在联系,但研究并没有揭示出 两者的直接联系。研究人员无法排除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中75%这个数据曲解了原文。而且论文中所说的干肉包括多种中式的肉干,新闻报道并没有考 虑其与西式熏肉的区别。至于新闻中得“更易使儿童患癌”看上去更像是某个操之过急的编辑的结论。

底线

小心带有醒目大标题的短小文章,尤其是那些发表在英国报纸上的。不列颠的小报有使用误导性标题的传统。

玉液琼浆藏青春?

60分钟,2009年1月25日

引用文献

“白藜芦醇可改善高热量食物喂养小鼠的健康,自然杂志,2009

炒作

白藜芦醇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红酒中。记者采访了计划生产白藜芦醇药片的公司,但到最后却为公司喊起了口号:这种药片可以使人们在50、60、70岁时少患病,而其主要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力量来抵抗老年痴呆、癌症和糖尿病。

事实

尽管“60分钟”素以严谨而著称,但其在健康类 新闻上却没有保持住这种好名声。论文中的研究主要在小鼠与酵母中进行,在关于白藜芦醇的13分钟密集报道中,根本没有平衡的反方意见,通时也没有提及这样 一个事实:在小鼠实验中有益的药物十分之九在人类临床试验中都失败了。明尼苏达大学的盖瑞.施威泽教授说:“他们在健康类新闻上的这种偏颇手法让我对他们 其它门类的新闻也产生了怀疑。有时候记者简直就是痴迷于未经证实的科研推论,完全忘记了应有的怀疑精神。”

底线

红酒似乎与心脏健康间存在一定联系,但还不清楚起关键作用的是不是白藜芦醇。想想看,这么多的动物实验都没有确定白藜芦醇的作用,人们就更要对那种吹捧产生怀疑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吹捧,“60分钟”也应该擦亮眼睛。

抑郁症被小题大做?

澳洲广播公司,2007年8月17日

引用文献

“抑郁症诊断是否小题大做?”,不列颠医学杂志,2007

炒作

新闻报道的标题与首段似乎支持了澳洲学者戈登.帕克德论断:临床上对抑郁症的诊断太小题大作了。

事实

新闻报道完全忽略了反对方的意见。事实上这一问题还在争论之中。另一位澳洲医生伊恩.海克就持反对意见,他在申述自己反对意见的文章中表示,抑郁症的诊 断并没有小题大作,目前日益增加的医疗手段与人们对之的关注是“天赐良机”。海克还说:“这条新闻报道更加显示出了媒体的一贯作风,很多文章跟本就没有全 面地报道事实。”

用蛆来治腿部溃疡?

MSNBC 2009年3月19日

引用文献

“蛆虫疗法治疗腿部溃疡:随机对照实验”,英国医学杂志,2009

炒作

报道声称使用蛆虫治疗腿部溃疡效果和标准疗法——一吸水凝胶治疗样好。

事实

几个世纪前人们就知道蛆虫可以帮助清理腿部溃疡。这篇论文研究的是幼虫的效果是不是和标准疗法一样好,答案是否定的。而新闻报道暗示蛆虫疗法是一项新的 疗法且前景广阔。尽管论文真正的结论是:蛆虫疗法的效果并不比目前的标准疗法好,而且更加地疼痛,也不便宜。因此加拿大通讯社在报道这一新闻的时候使用了 完全相反的标题——蛆虫疗法治疗腿部溃疡令人失望。

底线

小心那些有些卡通的医疗新闻。可以治腿疾的蛆虫与能闻出癌症的狗一样吸引读者,但两者都歪曲了事实。

原作者:PopSci
原文链接:Gallery: Overhyped Health Headlines Revealed | Popular Science
译者:leonaries | 推荐人:Charlie fong

我想注册社员/我已是社员

您正在访问康爱公社PC版,注册和登录公社请从“康爱公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