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爱公社成立至今,已有六年多,一直以来都会积极听取社员朋友们的反馈与建议,以求不断改进,更好的服务于大家。最近有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为什么最近互助案例变多了?
这么多人互助,是不是真的啊?
为什么受助社员越来越多?
现在每个月都有互助案例公示,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呢?不妨先来看看这两组数据:
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人,因癌症死亡约270万人。
2、据国家卫计委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3年我国的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
目前康爱公社累计加入社员数量达到140万,随着更多的社员加入,更多的社员度过观察期,后续被帮助的社员也会增加,这是必然的。
在一个时间段内,发病率是稳定的,度过观察期的社员越多,那么申请的人就会越多。
互助案例数量 = 度过观察期人数(越来越多) * 发病率(相对稳定)
发病率远低于全国水平。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0.59/10万。按照国家癌症发病率,社员数量为140余万,平台内每年罹患癌症的社员数将达到3000人,平均每月超200个案例。
而与之对应的,康爱公社目前共有会员140万人,而成功互助的社员只有134个,远远低于全国发病率水平,风险控制良好。
均摊额远低于年预估费用。根据测算数据,一年的互助支出在两三百元之内。康爱公社成立至今,每位社员的均摊金额远远低于每年的预估费用。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忧。当然,这个较低的发病率,是基于社员权益的保障下,对个别疾病种类、年龄做了限制。有社员曾提议,各类重疾的保障种类越多越好、金额越高越好,但如果这样,需要互助的案例数就更多了。
这么多人互助,都是真的吗?
公社一直很重视审核,力求保证每一起互助案例的真实性,确保社员的每一分互助金都能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独立审核。每个受助人在申请之后,都由第三方调查公司、公估公司出具报告。
全员公示制度。在通过审核后,在公示期的2周、筹款期一个月里,受助人信息、病例、调查报告都对所有社员公开,大家可以查看受助人信息。各项往来、财务支出、资料等均进行公示。
探视团制度。组织当地社员去探访受助人,既体现公社关爱,又作为社员见证。探视团成员为自愿报名、当地自发,非公社工作人员。
媒体监督。很多地方媒体多次采访、报道康爱公社,在保护受助人隐私的情况下,很多当地媒体也会对案例进行报道。
通过这些组合措施,康爱公社运营者能保证每个受助人都是真实的。“百年公社”,深知只有诚信方可达成,也欢迎社员监督。
案例越来越多,
说明你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不妨换个思考角度:
康爱公社作为一个拥有超过百万社员的大病互助平台,经过多年的运作,没有或极少互助案例发生,这看上去不是更不正常吗?万一哪天不幸生病了,权益会有保证吗?
当然,公社希望所有的社友都非常健康,但是各种事实表明,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案例增多,从侧面也说明公社坚决保护社员的权益,只要符合互助条件,公社与其他社员就会进行互助!社友们在公社的互助权益有保证呀!
重要!重视健康!
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光,让我们的生存环境颇为堪忧,也使得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
现在的鸡鱼肉蛋还能吃到几十年前的味道吗?以面粉为例,生产小麦用大量农药,储存用药品,加工面粉还有添加剂,制成食品还有食品添加剂……
在饮食安全上,提醒社友们也需要格外注意。
今天,或者你可能因为心疼这些支出,宁愿活在一个没有疾病、没有意外、没有互助案例的环境之中,但万一自己需要别人帮助,才发现根本没有人来给自己伸出援手。
要帮人,意味着要不断的付出。钱不多,却可以帮助很多人,并且同时给自己带来保护,这或者才是最有价值的支出。
欢迎更多人加入康爱公社,一起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抗癌公社,又名康爱公社
首家大病互助平台/ 最受欢迎互助平台
帮助别人,保护自己
无病我帮人 得病众帮我
[故事]张马丁因母患癌去世,切身体会到大病医疗费对普通家庭压力,于2011年创建大病互助平台,取名康爱公社!
抽 奖 啦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在康爱公社官方微信回复“抽奖”,根据提示,参与抽奖,即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活动奖品:价值158元家庭急救包 共5个
活动时间:截止10月8日
备注:中奖名单将在康爱公社统一公布,奖品统一发货。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康爱公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