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一财网:众保模式之辩

据“抗癌公社”创始人张马丁的介绍,“抗癌公社是一个以‘互助’方式完成使命的组织。成员参与抗癌公社并在等待一年成为正式社员之后,如果社区中有 人患癌,他需资助其几元钱(数额为30万除以社区人数且不大于10元),在万一患癌时,会得到其他每人几元钱的资助,目标是帮助每个患癌者筹集到30万 元。”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日已有天使投资有意向投资“抗癌公社”。

定位之辩:“众保”模式

“抗癌公社”初创于2011年,今年5月,在北京一场关于“抗癌公社”的小型沙龙上,众多保险业内和投资圈人士对“抗癌公社”的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争论最激烈的话题则是“抗癌公社”的定位和发展前景。

就“抗癌公社”的定位而言,它与国内的互助保险及国际上的众筹医疗有相似之处。互助保险,是指由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是预交风险损失补偿分摊金的一种保险形式。众筹应用于医疗保障,则以国际上一家名为Watsi的一家创业公司为例,是想通过众筹模式解决10亿人的医疗福利问题,其中提及“低成本、高影响力”的捐赠方式,其通过收取管理费维持。

据张马丁介绍,“抗癌公社”本身并不属于互助保险或众筹保险,与互助保险的不同是,它没有基金,也不需要预先缴费;与Watsi不同的是,抗癌公社并不从社员的互助资金中抽成,保证100%的资金用于患癌者,通过其他收入模式解决运营经费问题,受众也会比Watsi更广。

实际上,“抗癌公社”是一种“众保”概念,且属于一项互联网金融创业项目。上海财大原院长胡景北曾表示,“抗癌公社”的创新在于它开创了保险金在投保人和受益人之间直接流动的保险收付方法。

前路之辩:“众保”的明天

虽然“众保”模式多受肯定,但对于其可持续性发展仍存质疑。

规则上看,“抗癌公社”的目标是为每个不幸患癌的公社成员(癌仅指恶性肿瘤,含白血病)筹集不超过30万元治疗和生活费用。成员的义务是成为正式成 员至70周岁这段期间,须向其他每一个患癌成员捐助m元。对应的权利则为,从成为正式成员至70周岁这段期间,如果患癌,将得到其他成员每人m元的捐助; 成员可随时无条件、无责任退出公社。

其中,m与社员人数有关,为30万除以人数,例如,3万名社员以下,则每人次捐助10元:10万社员每人捐助3元,50万社员每人次捐助0.6元。

目前,“抗癌公社”的社员只有数千人,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假设公社有10万人,当出现患癌者,其他社员需每人资助其3元。资金由受捐人直达患癌者, 公社不经手。社员可以免费加入,并随时可以退出。理论上,通过这种方式理论上可以帮助所有公社成员实现癌症保障(目前有年龄限制)。

在整体设计中,“抗癌公社”有几个特点,一是捐助额度上,上限是10元;二是资金使用上,资金由成员直达患者,目前采取“抗癌账单”的方式每月向社员发送一次;此外,公社不从成员间的资助中抽成。

有保险业内人士提出,首先,基于上述模式如何度过初始阶段社员的积累期,因为积累期内如果不做出规模,很多规则实行都存在困难;二是公社的盈利模式问题;此外,规模增加后的核保核赔等都存疑问。

张马丁认为,前期经费和人手不足,未来随着资金的进入会加强,以实现达到最低目标人数标准。至于赢利模式问题,未来当社员数增多之后,从相关的商家收取广告或增值服务的费用。

我想注册社员/我已是社员

您正在访问康爱公社PC版,注册和登录公社请从“康爱公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