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演习!
这监控下的一幕,
你没看错,
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
宁大附院急诊科的场景!
前段时间,宁波的医院里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急诊科联合心内科、ICU等科室成功挽回了一名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并最终把她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
当天中午,地铁站内,正在候车的彭女士说了一句“胸口闷”后,便一头栽倒在儿子的怀里。
彭女士的儿子小曹顿时慌了,眼前浮现出各种可怕的情形,但转念很快想到在社区及单位里曾经接受过的心肺复苏知识,不能错过抢救时机。
经过简单搭脉及探鼻息,小曹判断妈妈应该是“没有心跳”,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并同时呼叫周边人员,地铁工作人员闻讯赶到现场,和小曹一起对彭女士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120电话。
很快急救车赶到,随着一路的持续心脏按压,大约10分钟,彭女士被送到宁大附院急诊科。
入院时,彭女士意识已经丧失,面色青紫,心跳呼吸仍然停止,情况十分危急。急诊科刘德军主任组织人员迅速到位,一场生死之战在复苏室内打响。
一边医生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呼吸皮囊辅助通气,另一边护士熟练地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推注复苏药物。
监护心电图的波形图提示着彭女士是室性心律、短阵室速、室颤,必须立即电除颤!一次除颤后紧接着心肺复苏,病人没有任何反应,再次除颤及心肺复苏,依旧没反应。
难道病人真的没救了吗?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们没有放弃,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坚持抢救,坚持,再坚持!在第三次电除颤后,彭女士终于出现了自主心跳和呼吸。
很快,心电图结果出来了,彭女士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果不立即进行手术,她将会再次出现室速室颤而昏迷死亡。
时间不等人,急诊医生立即通知心内科会诊,两个科室医生一起分析病情并快速做出方案,患者被快速安全转送至DSA(影像介入科)手术室,进行急诊PCI术。
在DSA(影像介入科)手术室内,宁大附院心内科周忠主任、何文明医生为彭女士实施冠脉造影术,并对栓塞的血管进行溶栓、取栓。
因为彭女士属于冠脉血管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术中反复出现室颤,电除颤在DSA室内又上演了20多次。
经过医护人员35分钟的不懈努力,彭女士的血管被打通了,缺血的心肌重获了新生,她也终于闯过了鬼门关。手术结束后,彭女士被送入ICU持续监护治疗。
在手术时,彭女士已被确诊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虽然手术很成功,彭女士也很快苏醒,但ICU医护人员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帮助她顺利度过脱离呼吸机、心力衰竭恢复、肺部感染等多重考验。
日前,彭女士病情已日渐好转,并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
从心脏呼吸骤停,到转危为安,彭女士非常感谢这一路来救治自己的人,这其中有自己的儿子和地铁站工作人员,他们抓住了黄金抢救时机,更有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正是大家联手,紧密合作,及时诊断手术,才帮助彭女士闯过难关。
ICU医务人员提示心肺复苏关键点
当发现人员突然昏迷后将其平卧,首先评估大动脉如颈、股动脉的搏动,一旦发现搏动消失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术,并同时呼叫周边人员协助帮忙。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胸骨交界处,胸外按压与口对口呼吸的比例为30:2,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如果您身边有朋友也是康爱公社社员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
”
提醒TA,举手之劳,轻松告之!
康爱公社成立7年来,
就是为了让广大社友抱团互助,
平时小额互助他人,
大病时被别人小额分摊互助,
让大家都能从容应对大病,
辅助解决大病医疗费难题!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