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的16岁男生小利,近日突然出现脚趾关节针刺样的疼痛,把父母都吓坏了。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竟然是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当疼痛发作时,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类似于大脚趾被火烧一样。
虽然说痛风并没有太明显的年龄限制,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病,相对来说还是中老年人多一些。年仅16岁就患上了痛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尿酸升高,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改变,高蛋白、高嘌呤等容易引起尿酸增高的食品吃得多了。
还有一些人喝水少,排尿少,导致尿酸留在身体里排不出去。另外,有部分患者是出于先天原因,比如体内的某些代谢酶异常,导致尿酸生成过多。
发病率越来越高,公众的重视却没跟上。很多病人是发展到痛风了才去看病。还有些人体检时检出尿酸增高,但是觉得身体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不当回事。
高尿酸对身体的损害是方方面面的。除了“痛”,还是很多疾病的潜在高危因素,比如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会引起尿酸性肾结石,还会导致尿酸性肾病,从而发展成肾衰竭。尿酸增高还会危害心血管系统,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有很多人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不需要重视,只要其不发作痛风,便无所谓尿酸高不高。但事实上,痛风/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毁关节
痛风患病率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一项随访2-10年的研究显示,血尿酸>360 μmol/L时,87.5%患者出现膝关节液尿酸盐结晶,而血尿酸≤360μmol/L时,只有43.8%患者会出现膝关节液尿酸盐结晶。
2.伤血管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3%。
3.伤肾
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研究显示,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慢性肾脏疾病(CKD)风险增加70%,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14%。正常血尿酸水平患者CKD患病率为11%左右,而高尿酸血症合并CKD高达32.7%。
4.乱代谢
高尿酸血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血尿酸正常者增加95%。另外研究也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等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5.缩减寿命
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者平均寿命较正常者缩短15-20年。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肌肉骨骼疾病和风险因素专家组评估了痛风的全球负担,结果提示2010年痛风患者的残疾生存年(DALYs)较1990年明显加重。
近年来,痛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迅速攀升,年轻化特点愈加显现。
高尿酸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南方地区的发病率约在16%,局部地区甚至达到20%,很多90后,甚至00后都加入了痛风大军。
前不久,曾有新闻报道称在广东惠州一个三岁小女孩因长期高嘌呤饮食以及痛风家族史,早早便患上了痛风……
在其他一些经济更为发达、生活方式不尽合理的沿海地区,疾病蔓延形势更为严重。
4月1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携手广东风湿专科联盟成功举办了以“碱化尿液,无石一肾轻”为主题的一系列公共活动。
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特别指过出无症状的高尿酸人群更需要关注,长期居高不下的血尿酸除了会引发痛风外,还可能会伤及肾脏等器官。
文章开头说到的16岁男生小利同样百思不得其解。经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发现很可能与他长期喝果汁有关。
不喝酒,也不爱吃海鲜,但是小利有一个从小就有的习惯:渴了不爱喝水,爱喝甜的饮料。因为觉得一般饮料都有一定的添加成分,所以家里人只让小利喝一些果汁类的饮料,或者把水果榨成汁给小利喝。
得知自己的痛风跟长期喝果汁有关系,小利很纳闷,感觉果汁应该是挺营养,挺健康的,怎么还会诱发痛风?
果糖代谢第一步就会涉及到嘌呤的生成,因此果糖摄入越多,体内嘌呤含量也就越高,嘌呤会最终代谢为尿酸。如果果糖摄入持续过高,则肾脏对尿酸的分泌过程也会被抑制,从而导致血液尿酸增高,诱发痛风。
那么尿酸高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降尿酸治疗呢?
这其实是因人而异!
有痛风症状和体征者应使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男性血尿酸超过420 μmol/L或女性超过360 μmol/L,但尚未出现痛风发作的患者,如果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或代谢性疾病的,应开始降尿酸治疗。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痛风不发作就不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呢?对此,有专家,指出对于无高危因素者,当血尿酸超过540 μmol/L时应使用降尿酸治疗。
痛风患者别光顾着止痛,降尿酸治疗更为重要。痛风堪称疼痛之冠,发作起来多数患者难以忍受,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可较快缓解疼痛。
但是疼痛缓解后,并不意味就可以放松警惕。长期的高尿酸水平除了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还会损害肾脏、关节等器官。因此将血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最有效措施,是真正的“正本清源”。
很多患者,会打听其他人正在服用什么降尿酸药物、效果怎么样,从中模仿服用“有效药物”。事实上,降尿酸药物的选用,应该综合不同人的体质、肝肾功能、尿尿酸排泄水平、合并疾病等情况进行用药。
目前市面上的降尿酸药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同一个药物只对部分人群有用,所以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硬搬他人之路,不仅可能延误治疗还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
尿酸控制到什么水平才是合适的呢?通常对于伴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应严格控制在300μmol/L以下,才能保证痛风石的缓慢溶解。对于没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也应控制在360 μmol/L以下,以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针对难治性痛风患者,尿酸的控制更应严格保持在240μmol/L以下。
因血尿酸也有一定生理功能,故血尿酸并非越低越好。一般维持血尿酸不低于200 μmol/L。
值得注意的是,因降尿酸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此时骨关节积累的尿酸容易跑出来,引发新一轮痛风发作,这好比“捅马蜂窝”,所以务必做好预防工作。
① 降尿酸药物应从小剂量逐步递增,骤然使用大剂量降尿酸药物、引发尿酸骤然下降,可能反而引起痛风发作;
② 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需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mL)、碱化尿液等。
规范的意思不仅是指按医嘱吃药,还要平稳降尿酸。
尿酸就像个傲娇的“小公举”,需要细心呵护。如果你对它不上心,尿酸太高,它会让你痛到刻骨铭心;如果你太狠心,尿酸降太快,它也会让你痛到怀疑人生。
所以,找到痛风的发作之源,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预防。我们可以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尤其是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朋友,要远离高嘌呤食物。
一般认为,动物内脏、黄豆、浓肉汁、牡蛎、白带鱼、鲤鱼、鳕鱼、鲈鱼、鳝鱼、贝类、沙丁鱼、凤尾鱼、啤酒、紫菜、香菇、豆苗等食物嘌呤含量高,应尽量少吃。
高尿酸者每天要喝水2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当尿液pH值小于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少,当pH值在6.2-6.9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尿酸结石最容易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将尿pH值维持在6.5左右最有利于尿酸结石溶解排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碱化尿液的药物为:枸橼酸钾、枸缘酸钠。
保证每日饮水至少2000 mL,以碱性水最佳,可增加尿酸排泄,减少泌尿系结石产生的机会。
天气越来月热了,空调逐渐开启制冷模式。温度低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诱发痛风。因此秋冬季节尤其是夜晚以及空调房里,应注意脚趾、膝盖等部位的保暖,不要为了时髦露脚踝哦。
剧烈运动对痛风患者有害无益,可使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加,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可暂时升高血尿酸。关于运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痛风发作期避免运动,待发作缓解之后再运动;
避免参加对抗性比赛运动,提倡低强度、有节奏和持续长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步走、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
保持适宜运动量,建议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所以说,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预防很重要!
活着不易,且活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