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间烟火,聊最普通的人生。个中滋味,虽然心酸,但那就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
也许您与我一样深有感触,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屋檐,同时还是别人的港湾。
他们,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整个家庭中不可缺席、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的那一群人。
每一次分享,看别人真实的生活舞台上的喜怒哀乐,由衷希望我们,永远也不会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记忆里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在他的记忆里,小城镇的生活,一直还是比较安逸的。
直到三个月前,68岁的父亲患上了顽固的咳嗽,当时并没有当回事,只是按普通的感冒咳嗽来治疗。然而,持续了近二十几天都不见好,严重时彻夜失眠,嗓音嘶哑,还伴随咳血,这时似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前往市人民医院,经过了近半个月的检查,确诊的结果为:肺小细胞癌。
父亲住院后,一直是母亲在医院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妻子边打零工边照顾孩子。而李峰自己,继续上班,这样才能维持家里的正常开销。
住院以来,父亲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也不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只是跟他解释是顽固性的咳嗽,必须住院消炎,当然母亲也对病情也一无所知。而他自己,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不能在医院照顾父亲,为了钱,只能“无情”。
李峰说,自父亲生病以来,65岁的母亲在医院照顾,就再没有睡过一次正常的觉。她带了床凉席和被褥,每天晚上在医院病房外的走道里对付。说了母亲很多次,都拗不过她。因为病房里陪床的话一晚上30多,母亲不舍得。
然而一天下午,李峰突然接到自己大姑打来的电话,狠狠地将李峰数落了一顿,骂他不孝,对医院里的患癌的父亲不关心,眼里心里只有钱!
原来,那天中午,大姑刚刚去医院看自己的父亲。刚进病房便撞见老夫妻俩争抢着一桶泡面。细细问下来,才知道,原来这桶泡面是母亲的午餐,住院以来吃了已经不是第一顿了。父亲看不过去,几次将母亲的泡面抢夺过来自己吃,将病号饭留给母亲。当然,可想而知,每次的争抢都会弄得整个病房鸡飞狗跳。
电话过后,李峰脸上挂不住,心里也不是滋味。便于当天下午赶去市里医院,将母亲叫出病房,大吵了一架。吵完之后,满心的悔意,碍于一个男人的自尊,他最终没有向母亲道歉。
那天,他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一个人在街上走了好久好久,直到深夜。想到母亲为了省钱,而不止一次地方便面打发,心里便不是滋味。
这个东北大汉走在街上,他的眼泪,就如那天的黑夜一样,最终被第二天的阳光带走,不为人知。记得有一个叫安东尼的网络写手说过:“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这就是生活。
“钱那么重要吗?”他想起大姑打电话过来问的那句话,确实,自父亲生病,除了送来医院办住院手续的那一天,他确实没有多请一天的假,他说看着工资被扣心疼。
当然他理解那是大姑一时激动的气话。其实任何一个成年人何尝不知,钱,真的重要!
不牵挂吗?不担心吗?当然不是!只是他要挣钱要养家,要替父亲交住院费、药费。他也无数次埋怨自己的不孝,但是现实在那儿摆着,没有钱寸步难行。(故事素材来源:根据康爱救急真实故事编写,图片均来自网络)
都说有一个岗位,是最不能缺席的,那便是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的岗位。那根梁你得顶着,哪怕是用完最后一点力气,都不能放弃。除非最后一口气断,当然,真到那天,也便是他的全世界崩塌之时。
不知不觉中,流年虽然缓缓向前,岁月却没有等人,不敢相信人已中年,醒来时却物是人非。父母步履蹒跚,孩子或没有成年。
“为什么那么多男人开车回家,到了楼下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有一个回答获得了高分点赞:“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在车上,一个人静一静,抽根烟,发会呆,这个躯体属于自己;但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我们把真实的自己藏在车里;打开车门出去,哪怕是哭着爬着,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这种习惯,只是为了拾掇出一个最体面的自己,努力地做一个别人眼里体面的中年人,扮演好自己被生活赋予的各种角色。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的,人到中年,所拼搏的一切,牵挂的一切,无非是一个家,无非是家里有你在乎的人。年迈的父母,总给你一种时间紧迫感,必须要在他们老去之前成功;长大中的孩子,你更迫切地希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坚不可摧的依靠。
在网络上看到一农村出门打工的中年人夜晚12点发出的感慨: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已不如从前,去医院一次,钱都不是钱了,看着都心疼。
活着太累,每个地方都是需要钱,挣的钱少了都感觉自己活不起。但死我们更死不起,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都在依靠着我们生活。我们如果倒下了,她们连个依靠都没有了。活着活不起,死更死不起,也许是我们中年打工人的悲哀。唉,发完唠叨还是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
生活就这么现实,也只能深夜唠叨捞到。觉还是要睡,钱还是要继续挣,明天还是要继续。
《经济学人》杂志,把亚洲中年人称为“三明治一代”。
他们的共同点是:年龄在30~45岁、工作家庭中都是顶梁柱、花费越来越多、继续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差、要越来越大。(依我国国情,40岁-55岁作为中年阶段较为符合实际。)
在中国,活得累是“三明治一代”的普遍感受。中年,被誉为人生的黄金时期,正是精力充沛、身强力壮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压力,许多中年人正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因为压力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显示,高达97.48%的人觉得自己“很累”、“有点累”、“比较累”,只有2.52%的中年人认为自己“不累”。
专家表示,中年人因为压力过大带来的危害,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焦虑,情绪不稳定。调查显示,有50.9%的人压力大时会非常焦虑;
体力下降,有49.83%的人面对压力时觉得体力不如从前;
失眠,有43.16%的人表示,压力大就会睡不好觉,甚至失眠;
心脑血管疾病,24.98%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经常胸闷气短;
脱发,脱发被认为是人到中年的标志。本次调查显示,有24.4%的人饱受脱发的困扰。
人到中年的多重身份,生活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让中年人无奈地觉得,最不能崩溃的是自己,最可以忽略的也是自己。
但是似乎又有另一个声音在时刻提醒着你:你正处在的是病不起、死不起的中年!
在公社近半年的筹款公示里,就被互助社员的年龄区间,小康爱分以下四个区间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统计:
从数据不难看出,中年人互助案例数非常庞大,这群人不仅是构成我们社员的主力,也是公示案例最多的人群。
数据的庞大让我们得到两个结论:中年人,大病案例数量庞大!中年人,也更需要关注大病风险保障!
所以,已到中年的男人和女人,无时不在在充当家人的保护伞。看过太多生死,走过了生活的无奈,我们终会发现,身处“要职”,最特殊的年纪里,原来,最应该被保护的,是自己。
我是张马丁,中国千万大病患者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因母患癌去世,切身体会到大病医疗费问题对普通家庭的压力,于2011年创建大病互助平台,通过助人自助的方式缓解大病医疗费难题,取名康爱公社;公社团队过半成员均有亲友患癌的经历,公社之于他们,更是一种责任,现在坚持了8年。
如果您也有医疗费方面的担忧,邀请您加入我们:
(点击下图,免费加入)
☟

长大后,才发现
生活真的不易
道一声辛苦了
请保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康爱公社,创建于2011年、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