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被热搜榜上简单的一行文字引起了注意,因为名字太熟悉,还因为钟南山院士的哽咽落泪:
原来,2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接受路透社专访。其间,他谈起李文亮医生时,在镜头面前哭了。
钟南山说:“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李文亮)是中国的英雄,我也会,我为他骄傲。”
84岁高龄的钟南山,奋战在抗疫一线,他是那位告诉所有人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正在逆行的英雄。
在这样大规模传染的新型病毒肺炎面前都从未软弱过的钟南山院士,在谈到这位已经牺牲的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时,竟然潸然泪下。
作为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于2019年12月30日在医生的同学群发布了华南海鲜市场的疫情信息。

然而,直到新型病毒肺炎开始大面积传染,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以肯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人们才意识到李文亮医生发布的信息属实。
但是作为医生,李文亮因为早期不清楚病毒肺炎会传染,在接待患者时没有做任何防护,导致自己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李文亮医生自1月12日他开始住进医院,2月1日确诊,确诊仅仅6天后,因为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永远地离开了。
去世时,李文亮34岁,已经是一位丈夫、一名父亲,而他的妻子还正怀着二胎。
钟南山院士谈起李文亮哽咽,不少网友说是英雄惜英雄。
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而在本次新冠肺炎肆虐以来,我们见了太多的英雄,他们敢为人先、敢在危险中逆行。
李文亮医生,即使是在住院期间,心系疫情还在扩散,他说自己“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曾评价李文亮医生时说:
@组织治理与风控: 疫情过后,武汉应为这次在抗疫中付出宝贵生命的所有牺牲人员建一座纪念公园,并石刻来龙去脉,纪念逝者,讴歌勇士,警示后人。
疫情期间,看了太多悲壮的逆行,都感慨着生在一个拥有如此多英雄的民族,是幸福的,安全的。
其实啊,这里的英雄,不过是一位二孩即将出生的普通爸爸……
还有一个名字,在疫情期间,也让我们格外熟悉和关注 —— 她便是李兰娟。
李兰娟是第一个站出来明确表示,疫情已刻不容缓的人。
在武汉必须封城这个决定的背后,李兰娟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专家之一。
武汉出来的人导致了各个省感染,不仅是一代(感染),可能有的省都已经产生了第二代的感染,这是非常危险的。
国务院很快地把这个传染病设定为乙类传染病,但必须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就是按传染病法认可的这种方法,只有严格地控制传染源,才能让传染病不发生大流行。
2月4日,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宣布有两个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别是: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
虽然目前还仅仅是体外实验,但这无疑是疫情战役逆转的重要信号。
李兰娟,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普及对病毒的认识、与医护人员共同商讨诊疗方案,每天就睡3个小时。
被采访时记者心疼她,说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李兰娟院士却说,没有问题,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她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
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的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
他们都已经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龄,现在却是全国人民最信任的人。
于普通人而言,这个春节,少了喧嚣、热闹,少了走亲访友,少了围在桌边的觥筹交错,热气腾腾地聚餐。
对于普通人而言,只用做到少外出,安静地呆在家里,勤洗手——却成了这个春节最“识大体”的事情。
而医务工作者,这些和平年代英雄们,在我们惊慌害怕之时,他们却正在逆向而行,深入疫情一线。
就在1月24日,农历猪年除夕夜,重庆135位医生奔赴武汉;上海136名医疗队员紧急驰援武汉;四川组建135人医疗队支援湖北;江苏135人医疗队支援湖北……
源源不断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往一线支援武汉。这里面的他、她、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他们在武汉封城、湖北封省之后,却依然逆行。
依然记得在网上看到的,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的朋友圈的一段话——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他们的父母、孩子,都在家殷切地期盼着,早日与他们团聚!
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这两座医院的名字,全民都不陌生。聊聊先竣工的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历程吧。
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同时作业,只用了短短10天时间,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
就连美国民众都惊呼不可思议,这要是在美国,至少需要两年。可是,在中国,火神山医院就这么奇迹般地诞生了。
在这奇迹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普通人凝聚的心血和汗水。
工人团队里的山东大哥,在来武汉之前,偷偷写了“遗嘱”。
我也怕自己出什么意外,如果真有个万一,就让我儿子朝着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不用难过。
明明知道这里有生命危险,他还是来了,这个举动让普通的他不再普通。
他在武汉也没有熟人,是专门为了医院的建设奔波而来。
记者说,辛苦了。笨拙的他不会说话,连续说了两个“应该的,应该的”。
没有什么是应该的,只是在危难面前,有人依然善良,依然热忱。
他们和所有人一样知道,医院早一天建成,就能早一天救治更多的病人。
我们看到在武汉,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建立起了一所医院,都在赞叹中国速度。
可所谓的中国速度,其实是7000位工人,用生命,用泪水拼搏的结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人,经年累月靠卖力气养家糊口的普通人。
太多的感动,我们默默地收藏。却也在每一次胆战心惊中,终于明白:
这世间,哪有什么英雄啊,只不过都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不限年龄,未感染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可加入】
【如不幸感染,可享康复补贴+身故抚恤金,最高12万】
向医护人员致敬!
康爱公社决定,
为前线抗疫医护社员,
支付新型肺炎临时互助社分摊金额!
点击了解↓↓↓
【康爱公社为一线医护社友承担肺炎互助金分担】
如果您身边有医护人朋友,
特别是参与抗击疫情的医护人朋友,
请把我们的
新型肺炎临时互助社
带给英雄们!
祝愿每一个ta都平安归来!
轻轻一戳,立即推荐给医护朋友
欢迎转发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