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单身男从确诊胆管癌到去世不到一个月!这种病为何如此凶险?

“他才39岁啊!我们对不起他……”痛失亲弟弟的刘先生泣不成声。


更让刘先生痛彻心扉的是,弟弟从确诊到去世,时间持续不到一个月。

5月24日,因腹部不适和黄疸加重前往医院检查,结果考虑胆管癌

5月25日,确诊胆管癌,住院治疗至6月14日。

6月21日,去世。

也就是说,从发现疾病端倪决定上医院,接下来的一切,一家人似乎都处在与胆管癌抗争,但早已来不及的心痛和悔恨中。

刘先生是兄弟姐妹三人中的老大,而在三人中自己和妹妹都读了大学,弟弟受的教育不多。弟弟多年来一直从事司机工作,比较辛苦,至今未成家。

早在2016年加入公社的时候,便代管了自己的家人,包括当时34岁的弟弟。这一次弟弟确诊离世,刘先生为他向公社提交了互助申请,目前正在公示中。


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与刘先生的通话里,时不时传来的叹息声,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弟弟的不舍。还有他反复强调的那句“他没有把身体当回事啊!”,言语间充满了遗憾。

刘先生透露,兄妹姐弟三人平时生活工作不在一起,三人中算弟弟工作最辛苦。经常熬夜,长年累月也养成了不吃早餐的习惯。弟弟一贯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就连这次患病,一开始是不愿意上医院检查的,实在是对症状无法忍受的时候,才不得已上的医院。谁知此时,已经是病入膏肓的晚期了。


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刘先生弟弟的遭遇,确实令我们心痛,也不得不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年轻会患癌,一贯认为的“好身体”也会患癌。

年轻的胆管癌患者

在我们生活中,胆管癌应该属于较少听到的哪一类。确实,相比肺癌、肝癌,人们对于胆管癌所知甚少,以至于当不幸降临在自己或亲人身上时,大多数人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相关信息而手足无措。


胆管癌发病以老年人为主,多发于50—70岁,高发于60—65岁,男性发病率稍高,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也可见于年轻人。

同样,在公社,因为胆管癌而发起的申请公示里,发病规律与整个社会的发病规律一致。申请社员年龄分布于40岁-70岁之间,60~70岁占44%50~60岁占33%40~50岁占22%

近年来,胆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数据显示,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发病率在30年内上升了84%,死亡率上升44%。而本期公示里的刘先生的弟弟,是因胆管癌申请最年轻的社员。


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一系列数据不难看出,曾经看来的“小众”癌症,逐渐显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以为会离年轻人很远的癌,却也以非常凶猛的速度,在年轻人群中发生。

被低估的恶性肿瘤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第二大常见肿瘤,占全身肿瘤1%以下,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约3%。


而目前,针对胆管癌的临床治疗方式选择非常有限,以早期患者进行手术、中晚期患者进行化疗为主,其中手术切除是胆管癌目前唯一有治愈可能的方法。


由于胆管癌缺乏特异性分子靶点且易产生耐药,患者若仅采取化疗效果并不理想,常伴有复发和转移。

案例:去年5月以来,小梁的父亲一直食欲不振,尿液发黄,身体无力,被梁母催促去医院进行了检查。一开始医生并未查出是胆管癌,只是说可能之前吃消炎药吃多了造成的肝损伤,继而导致浑身黄疸,尿液发黄。然而在进一步诊断后,最终确诊为胆管癌

梁父身体一向健壮,然而在查出胆管癌后的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梁父体重掉了十来斤,吃不下饭,没有食欲,不仅尿液黄更是浑身焦黄。

而在了解到需要做手术切除脏器时,梁父拒绝了,仅在医院注射了一些排黄的药物就离开了医院回家进行保守治疗。就这样,癌症病魔最终打败了体弱的梁父,去年9月,骨瘦如柴的他最终因抢救无效去世了。

从确诊到去世,也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所以说,胆管癌的凶险性,是我们不能低估的。遵医嘱,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必要。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胆管癌的发生?

目前,胆管癌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其致病因素可能与多种肝胆疾病密切相关,同时可能与吸烟、饮酒、肥胖等因素有关。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胆管癌的危险因素,报道过的发病率约8%~40%,而且发病较早,多见于30~50岁年龄层的人。由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在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因此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


有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可能是诱发胆管癌的原因之一。韩国的一份报告表明,12.5%的胆管癌病例中HCV呈阳性,13.8%的HBV表面抗原阳性。日本的报告认为3.5%的HCV-肝硬化病人10年后发生胆管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000倍。


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在亚洲部分地区,肝胆管结石相对常见,与胆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超过10%的病人可能发展为胆管癌,在中国台湾超过70%的胆管癌伴有结石, 日本为6%~18%。

胆道系统发育异常(包括胆管囊肿、Caroli病、胰腺胆管合流异常等),也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此类病人有15%平均在34岁时发生胆管癌,未经治疗的胆管囊肿病人的胆管癌发病率甚至可以上升到28%。


此外,药物及毒性物质(如二氧化钍、二恶辛类、亚硝胺类、氯乙烯等)也会影响胆管癌的发病率。其他疑似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症、糖尿病、脂肪肝、酗酒、吸烟等。


身体异常信号别忽视

在与刘先生的通话里,问及弟弟的治疗花费,他说,没花费多少(几万元),毕竟到后期,想治已经没有机会了……


对于大病,有一条通用的原则,早发现早治疗,风险相对晚期肯定会低很多。

那么,就胆管癌来说,怎样才能看出疾病的端倪呢?

而胆管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一般仅有上腹部不适或腹部隐痛、腹部胀闷、食欲减退,少数有消瘦乏力的症状。

肿瘤致胆管梗阻时因胆汁排泄不畅,可出现典型梗阻性黄疸症状;同时因胆道内压力增高,可致腹部剧烈绞痛;胆道梗阻继发感染者常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

专家曾指出,“胆管癌的症状包括黄疸、腹痛、发烧、体重减轻、皮肤瘙痒。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高度警惕,立即就医。”



小康爱想说,一定不要把身体不当回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注意锻炼,定期体检,关心自己和家人。


公社专注互助第十一年啦,希望更多人一起,抱团共同对抗风险!


愿你健康

愿你的健康有保障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在看,提醒身边人

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

我想注册社员/我已是社员

您正在访问康爱公社PC版,注册和登录公社请从“康爱公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