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
这个节日起源于2008年11月17日,由欧洲新生儿关爱基金(EFCNI: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Care of Newborn Infants)和欧洲家长组织(European parent organisations)发起的一个节日。
为倡导人们更多关注早产儿的生存与发展,采取有效行动,降低早产导致的疾病与死亡风险,201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将每年11月17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在2016年将“有爱,有未来”设立为世界早产儿日中文永恒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关爱早产儿及其家庭,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2021年世界早产儿日重点为“母乳喂养,助力健康”。
据世卫组织2014年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每年大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我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就占到7%-10%。
并非所有没到预产期出生的宝宝都算早产,从医学的角度说,只有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259天)才定义为早产儿。我国是早产儿大国,每年约有1000万早产儿出生,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导致早产的因素众多,例如年龄、体重、宫颈手术、子宫畸形、母体慢性躯体性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宫颈短、孕期反复出血、感染、既往自发性流产/早产史、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倾向等等,都可能造成早产。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的措施,那么如何预防早产的发生呢?
1. 定期产检:
产检一定要一次不落,尤其是第一次产检!
孕妈妈一定要在测试出怀孕后及时到医院做好检查,同时及时和医生同步自身身体状况,包括病史、服药史等。如果有早产史或出现类似早产的体征,可以增加监测的频率。
2.健康的生活方式:
睡眠要充足,保证良好的休息,避免劳累和外界刺激,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远离不良习惯。
3.积极治疗并发症:
对于那些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孕妈们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否则会因为病情加重,导致医源性的早产。
4.宫颈环扎:
在妊娠期,如果是怀疑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妈妈,则需进行宫颈环扎。
若孕妇有生育计划,但存在可能会出现早产的情况,孕期就需要进行专业咨询和检查。
同时确定妊娠后,尽早开始在高危妊娠门诊定前进行产前检查,对于原发病以及妊娠并发的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并且做好早产风险评估,必要时需要药物、手术等方式来预防早产。
在康爱公社,有专门为孕妇和新生宝宝设置的互助社——康爱母婴互助社,互助范围包括4种妊娠疾病和6种宝宝先天疾病。男性也可加入,妻子和孩子受益。夫妻双方均符合要求,最高互助金可达10万元。识别以下二维码可直达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天天看):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