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康爱公社结缘,得追溯到2015年老丈人患癌。在医院陪护过程中听身边人聊起康爱公社,毫不犹豫便加入了,并代管了父母妻儿。
当他遗憾着老丈人患癌了已经没法加入时,谁知自己的父亲4年后确诊肺癌,并且发现时已是晚期,在爸妈老人互助社被互助5万元,然而不到一年时间父亲因医治无效离世了。
老章的家也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两年前那场癌症侵袭,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创伤,都还没有回个神来,谁又曾想又被病魔二度光顾呢?
回忆起今年十月初刚确诊的那段时间,老章说自己精神状态极差,一度几乎食欲全无。毕竟,老父亲刚走两年,老母亲还需赡养,而一双女儿尚未成年,正是求学的关键时期。
也就是说,这个中年男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是整个家庭的中流砥柱。他太明白,一场大病对自己这个家意味着的是什么。
聊起老章的肠癌,他的语气里仍然很迷茫。身体素质一贯很好的,竟然仅仅因“肛门坠胀”而去医院检查,谁知一确诊就是癌?
是因为工作太辛苦?是因为压力太大?还是?聊起病因,老章觉得都不算。正如他自己所理解的,好像这就是一个概率事件,健康的时候觉得疾病就是一件离自己很远的事情,当疾病找上自己,根本不需要理由。
他回忆起曾经时加入公社的时候,老章37岁,始于老丈人的那场癌症,与“互助”和“公社”结缘。
“时间真的是很快啊,当时三十多岁,哪里会觉得自己跟癌会有什么关系?”老章这么感慨。
可是,七八年时间里,孩子在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甚至离开,奔波忙碌之余,才恍然大悟自己早不是当时的壮年。早已年过四十,身体真的不像当初那么好了!
所以,“中年不易”真的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科学研究也表明,年轻人癌症的发病率较低,但从40岁(左右)开始,人体各项免疫力开始降低,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长,因此40岁是癌症的一道坎。
40岁之后的人,也许更有切身感悟——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一笔最值钱的财富!
到目前为止,老章总共经历了4次化疗,各项指标比较稳定,待下周回医院复查。他在确诊之初为自己提交的互助申请,将于下期公示。
他总共为自己申请了康爱大病互助社、抗癌互助社、轻症病友互助社及抗癌互助社(全民版)4个互助社的互助。这些都是定额型互助社,也就是说不管老章本次疾病花费怎样,选择何种治疗方式,这些互助社都将根据他的权益一笔给付互助金。
这几个互助社叠加申请的三十多万元,对于一个抗癌家庭来说,意义太重大了!
——老章生病后工作暂停,单位的保底工资几乎都不够一家人吃喝,而妻子全心照顾他无法工作,上有年迈老母需要赡养,而两个女儿中学阶段正是花费较大的时候。
我们原本觉得,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顶梁柱确诊癌症,何尝不是一场灾难?然而老章说,幸好当年了解到康爱公社后,就立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了解老章的故事后,我们更不难理解,定额型保障的重要性。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康爱公社不改初衷,坚持定额+报销的互助组合形式,定额型为主的意义所在。
点击上图可直达公社互助社页面
当社员当初符合健康要求既然度过等待期不幸确诊癌症后,一笔定额互助金,支持其继续治疗与病后恢复,支配相当自由。
在此基础上,再辅以报销型互助社,可以对住院治疗的医疗费再进行报销。两者结合,受益更多(本次老章除康爱公社互助外,早年他为自己配置了一份商业医疗险,所以他暂未申请其在公社报销型康爱医保补充互助社的权利。)
所以,康爱公社数据也显示,超过90%的社员会选择定额型+报销型互助社组合形式,彼此无冲突,可多次申请,显然对患病家庭帮助更大。
康爱公社于2011年5月上线,作为国内首家医疗费互助平台,已经将近12年历史了,所以,最早加入公社的社友,已经伴随了我们十几年。

也许,加入之初他们还是未成年、青壮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群最初加入的社友已成年或者已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时间是最不会说谎的,渐渐地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不那么年轻。
正如采访受助社员老章所说,特别是为自己配置保障这件事,容不得耽搁!
当年岳父生病前他尚不知道康爱公社,也由于岳父那场病,他听说并了解了康爱公社,于是才有了后面父亲和自己患癌,双双都成了康爱公社互助的受益人的故事。
加入互助,不为受益;加入互助,是为以防万一。这是一种温暖和充满善意的保障,万千社友加入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能一直帮助别人,而自己永远不需要被互助。
我们也一直反复提醒所有人:互助只是健康保障的形式之一,互助也从不敢承诺能解决一场大病的所有问题。
所以,小康爱再次建议所有人,趁年轻、趁健康、趁来得及,为自己配备全面的健康保障。
生活是现实的,健康也从不说谎。所以,切记,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健康,提前未雨绸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