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说 精选
康爱公社的理念,是大家的资助是对不幸者失去健康后的一种补偿,不仅是医疗费,而且还有折寿等损失。
这个无法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生命的价值,公社的主要使命,是应关注最主要人生阶段的风险。

小康爱觉得,每个人最重要的哪几年,在康爱公社是不一样的:应该可以理解为:对康爱公社最有需要,或者生活压力较大的那几年!
比如:正如现在的90后,20岁出头的少年:
虽然风险意识比较强,但无奈刚毕业收入有限,不能再向父母伸手了,刚毕业几年中,生活压力大,另外加上生活习惯改变,如今大病年轻化已越来越普遍
——所以,客观上需要康爱公社,给自己一份安心。
再比如:年长一些的80后,30多岁的中青年:
可能财务上还没达到足够“舒适”,但生活的压力已经逼近。购房购车、生儿育女,无暇顾及大病保障,万一风险来袭,怎么办?一般而言,这个年纪,也是需要康爱公社的,为自己,也为家人!
再比如:中流砥柱的70后,40多岁的中年人:
虽然财务上已经更有底气,却迎来了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刻:上有老,下有小,人生负担最重,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家庭的顶梁柱,需要有足够的大病应对能力,才能踏实事业拼搏——这样一来,康爱公社也是一份刚需。
再晚点:到了50岁以后,很多人都做三代同堂了:
按理说,这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迈入大病高发期,需要更多更好的大病应对能力,不给自己的子女带来财务上的负担,这个时候,也会想到康爱公社。
中国人的一生,多半是忙碌操劳的一生
本来想剖析一下,到底哪几年,是我们最应该加入或留在公社的年龄,然而现实我们发现:由于现实的原因,我们都有防范大病的需求:因为经济压力、因为家庭压力,也有因为年龄的压力……
张马丁社长说:
从经济学来考虑,年轻人大病风险总是比较低,所以他们组织在一起的话,可以以多数人帮助少数人,如平均100个人帮助1个人,就能实践的起来,而老年人的大病风险比较高,他们抱团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是5个人帮助1个人,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
但是,公社依然关注老人,2015年重阳节上线“爸妈互助社”——虽然独立运营,但不少互助分摊来自于子女们代管帐户支出——很多子女是通过自己帐户把父母加入爸妈互助社的。
同时,公社同样关注未成年人,0-17周岁期间的未成年人,目前每次参与分摊金额均是成年人的一半哦。
康爱公社是一个助人自助的,
小额互助解决大病医疗费的平台!
[发现]功能上线,
本篇文章已经在[发现]发布
(分享[发现]文章,可直接邀请好友加入)
☟
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情,
近百万人抱团解决就轻松多了!
多一人加入,
就将少看到一个朋友圈求助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