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康爱公社上线。到今年5月,已整整10周年了。
从抗癌公社到康爱公社,作为国内最早的大病互助平台,我们和广大社友一样相信,时间是检验可靠与否的金标准。
互助,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我们每一期为分摊的支出,也在为我们未来健康积攒着保障。所以,产生分摊的互助,才是正常运行中的互助。
公社上线初期零分摊,那是因为所有社员都没有度过观察期;也没必要怀念曾经几毛钱几毛钱的分摊的时候,毕竟当时只有极少部分人度过了观察期。
1.科学、理智看待“分摊”
客服人员偶尔会接到用户打过来的电话,霸气质问:“你告诉我分摊为什么比之前高了?!”
这是事实,分摊肯定是比之前高了!
康爱公社对于健康人加入的康爱大病互助社、抗癌互助社等,设置的是1年的观察期,观察期内生病是不予互助的。
随着时间推移,度过观察期的社友越多,符合救助规则的案件就会增多;二是重疾发生是存在一定概率的,基数越大,患重疾的人数也会越多,救助案件数量慢慢爬坡再进入稳定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放眼未来,分摊绝不会无线上涨,当公社用户的发病率与整个社会的大病发病率趋同的时候,分摊便会稳定在某个平均水平。
但是,就目前阶段而言,对于分摊,公社也是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去控制风险,比如设置每个互助社的分摊上限,以有效控制分摊。
2.坚持定额型+报销型的互助模式,保证用户权利
定额型互助模式,是公社坚持的最主要互助模式。公社也有极少数报销制的互助社,如百万医保补充互助社(点此直达)。
来源:网络
定额型互助形式,社友确诊,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被互助,不管社友花费多少,是否住院,用什么治疗手段,根据社友的权利一笔给付互助金。可想而知,社友拿到的钱比报销型的多多了,当然定额制互助形式的弱点是分摊相对也高一些。
康爱公社坚持定额型为主的互助形式,虽然平台有压力,用户会感受到分摊稍多,起码对于患病的用户来说,还能拿到很大的一笔钱。
设置观察期,就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防止用户带病加入(投保),保证所有成员之间的公平性。
还会到当事人生活过的地方去了解,调取一些附近的医院诊所医疗记录,看看是不是有隐瞒病史的情况;
不要想着小医院门诊的病历就找不到,专业的调查机构随时就能把小医院翻个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