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癌症!紧张、担忧…想必这些关键词对于确诊患者来说,并不陌生。
然而,确诊的下一步,该怎么治?以及如何正视已确诊的事实?都是很重要的事。
一位抗癌已十年的患者,他的肺腑之谈,想必对我们病友甚至所有人都有帮助,小康爱整理分享大家(素材来源:健康时报。)
师永刚,作家、凤凰周刊原主编。2012年,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自己罹患了肾上腺皮质癌。这个疾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对这个疾病都相对陌生,有效地治疗药物也非常难找。
在这10年的治疗过程中,他历经2次手术、5次复发转移、4次急诊、6个周期的放疗,以及3次新药的临床试验,终获“重生”。
在跌跌撞撞地一路走过时,也一并实践和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经验教训。这些看病治癌中的经验教训,他写成了一本书——《无国界病人》。
书里的10条抗癌心得,每一条都很受用!
01.查出癌症尽快冷静,寻找“第二意见”
当你在体检或者看病过程中,突然被诊断出癌症,病人与家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快冷静下来,恐慌对于治疗没有任何意义。
首先,建议您要对这个诊断保持合理的怀疑。有数据显示,即使在国外,每年也有20%以上的误诊率。癌症事关生命,必须先确诊,才能得到正确治疗。
其次,建议您找国内顶尖医院或者另外一家同级医院中最有经验的医生,去听取“第二意见”。
要对医生的初诊保持怀疑,才能确保不被误诊。在国外一些国家,手术前或者治疗前,寻找第二意见是一个必要的程序。在以后的治疗中,凡是对医生的方案或者手术有疑虑,都可以再找另外一个医生咨询第二方案。这不仅可避免误诊,还可以听取另一个医生对这个疾病的不同治疗见解。救命的信息,往往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02.治疗癌症一定要选对医院、找对医生
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有很高的专业门槛。另外,好的医院,好的医生,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怎么能找到,及时治疗,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在看病期间,走了许多弯路。比如,我不知道应当去找哪个医生,不知道国内哪位专家这个病看得最好,更不知道有什么治疗方案,应当去哪里找,找谁。回头总结经验时,我的建议是,一旦确诊,您需要快速找到身边的医生朋友。
无头苍蝇似的在不同的医院之间乱撞,往往不如听取具有专业能力的人的建议。医生朋友具有很好的医学专业背景,对于医院的各种专科较熟悉,他们往往可以帮您打听到您所需要的医院和医生。
选对医院、选对医生,其实就是走对了治疗最正确的第一步。
03.做手术选口碑好的大夫,化疗选名气大的医生
好多病人喜欢挑选名气很大的主任医师,或者60岁以上的老专家做手术,觉得他们经验丰富。
做手术是个体力活,好多老大夫,很难在手术台前站满5个小时。
我的建议是,找本院医生推荐的医生。本院医生生病后,会选择可能没什么名气,但手术却做得很好的医生。这些医生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左右,年富力强,如果刚好又在国外进修过,了解国内外这类疾病的先进术式,那么您可能就中彩了,选他绝对没错。
如果化疗,我推荐那种学术名气大的医生,因为他们了解各种最新治疗动向,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案,并且胆子可能也会大一些,可能会给您提供一些新方案,也许就是您的救命方案。
治疗中的师永刚
04.永远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与备选方案
一个可怕的现实是,癌症治疗会出现耐药。而许多肿瘤,可能只有一种或者两种药物获批上市。比如我所患的肾上腺皮质癌,100年间,只有一种化疗药物米托坦获批。而肺癌则有五六款药物获批上市。
癌症病人最怕的是无药可用、没有治疗方案可选。所以,每一次治疗,都要做好充分的预案,多给自己储备一些方案与药物,以备无药可用时派上用场。
05.要相信临床试验,可能是最后的救命机会
一旦您的治疗方案穷尽时,要想尽办法参加临床试验,因为它真的可以救命。
我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8年,有4年是在临床试验中度过的。可以说,是临床试验免疫药物挽救了我。
06.看病治病过程中,病人家属要冷静、要乐观
凝视深渊,自己也成了深渊;凝视疾病久了,自己也会成为病人。
我在治病的过程中,见过至少10位病人家属因抑郁而住院治疗,有2位家属在长达5年照顾病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被查出患有癌症。有一项对于病人家属的调查显示,几乎有50%以上的病人家属,患有各类精神问题。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曾专门写了一篇关于病人照顾者如何自顾的文章。这篇文章提示病人家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康爱公社):康爱公社,运营10年的极致透明的大病互助平台